不支持Flash

凯雷收购徐工案该褪去情绪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吴木銮

  “路径信赖(path dependence)”用在国企改制中最合适不过了。国企领导人不仅有企业经营上的决策权,往往还有行政阶层的身份。因此,吃饭、喝酒甚至往家里拿对一些国企领导人来说不成问题。10月18日,有媒体称近半年来频频受到质疑的凯雷收购徐工案近日出现重大转机。但是,在谈这个变化前笔者联想到一个极为相似的个案,就是福建的南孚电池收购案。

  福建南孚电池公司最早是一家很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第一代创业者长袖善舞,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同时也引来巨资。1990年7月至1993年12月,南孚做了令业界瞠目结舌的创举,从国外特别是日本引进了三条高端电池生产线,从此刺激和改变了民众的电池消费习惯,南孚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就此确立。2003年的统计表明,南孚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但是,之后为了上市等种种原因,南孚的股权辗转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手上。捂在手上四年之后,这些投行将股权转让给南孚的同行。2003年8月11日,美国吉列(Gillette)公司正式通过媒体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许多股权,位于控股地位。

  这个收购迅速被外界认定为失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某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员在网络上的文章:“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据说当初南孚与

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笔者的直观印象却与此大为不同。以往各种领导、记者到南平访问经济发展,总是要去南孚观察一番,同时还会安排宴会。而且一来二往报社的工作人员还拉回不少南孚的广告,里里外外似乎都很满意。现在变化可就大了。新管理规定是:来访接待不能耽误公司正常生产和经营,也没了众多的宴请。南孚的广告投放更加有目的、有方向,许多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来了之后也是弄个灰头土脸。但是,说实在,笔者还照常看到许多民众一如既往地选择南孚电池。

  回到徐工这个个案来。徐工的公告表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徐工机械于10月16日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修订协议,同日,徐工集团、凯雷签署《合资合同》修订协议。根据两个修订协议,凯雷将拥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同时还有消息表明,协议已取消了对赌协议,但保留毒丸计划和惩罚性条款,在董事会构成上,徐工集团和凯雷各占一半,董事长由中方担任。

  这些公开信息最直接透露出来就是凯雷、徐工的做法更加务实。因此,新消息最直接的后果可能是股本认购协议迅速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我的判断是,今后徐工的路径可能还是会与南孚相似。凯雷将股权出手,转至制造业厂商手中,而且转到同业手中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竞争对手手中。

  有论者针对徐工事件认为,中国国内民族情绪的适当流露,可以增加国际政治与经济博弈之筹码,同时也可成为对于相关部门因部门利益膨胀,或为境外利益集团驱使充当代言,而忽视国家利益与安全的一个有效制约。

  笔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一方面是国企改制过程中腐败行为受到民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对引入外资特别是投行等的担忧,但是不管怎么说,非军工、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制已经是势在必行。从国际经济合作的现状来看,许多收购和兼并交易,无论金额有多大,只要不涉及特殊领域,一般都是根据收购双方的意愿来进行。而在国内之所以变得扑朔迷离,国资使然。但是一味纠缠于此,真是有些牵强和浪费时光!与其让国企的一些领导人明着暗着糟蹋公众的钱,还不如完善公司法规来制约内部人的道德问题。竞争对手与同业合作者往往只是用词上的差别,如果新股东能带来新的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

竞争力,同时还能解决就业,为何要纠缠于洋资、国资与民资呢。套上国家利益与安全的大帽并不是务实的做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