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引战略投资者 招行才是市场派代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7:05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需不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不要实行企业门户开放政策,回归到市场而言,不过是企业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所做的规划,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不一定是开放派的代表,拒绝战略投资者也不一定反映本土派的小肚鸡肠,有时情况恰恰相反,引进者只不过是因为固步自封举步维艰只能乞灵于外部资金,拒绝者倒有可能因为学习到了“国际惯例”的精髓在市场上游刃有余,而无须将资产打折出让给投资者。

  在许多银行哭着喊着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且在外资持股比例上与监管层争执不下的当口,招商银行却特立独行,公开表示不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招行董事长秦晓提供了三条理由:第一,招行有A股和H股市场融资,还有可转债、次级债等发行,没有必要和需求来让出折扣,引进投资者;其次,招行从企业法人制转为股份制,而后发行A股和H股,有100多家股东,重大事项须经董事会批准,公司治理结构透明;第三,20%的外资持股上限,意味着外资投资者不具备话事权,不可能产生吸引外资银行品牌、技术的内在激励,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这三条理由概而言之,是招行不缺钱,大股东对当前的股权结构很满意、不愿意改变,第三条则彻底推翻了引资为引智、引品牌、引国际先进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技术的

神话,而这正是吸引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基础性理由。从银行、民间到决策层关于银行贱卖论的反复辩难,最终辩题就是吸引外资投资者是否能引来境内银行的市场化,引来国际先进的金融机构?招行这个异数成为引资派无法自圆其说的重大漏洞,因此,无数次的辩论,招行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

  招行是国内外公认的一家好银行,有理由牛气。成立短短十几年,创造了足以令中国骄傲的银行业奇迹,连续四年荣膺“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有人甚至设想,“如果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托管给招商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许是一个成本和代价最小的改革。”让招行在资本市场上演蛇吞象,以银行管理的优质基因取代那些腐朽、一心想着国内外资金救助的劣质基因,完全符合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宗旨。可惜,这样的想法在目前是异想天开。

  招行上月在香港上市获得265倍的超额认购,与其说是沾了中国银行概念与垄断溢价的光,还不如说投资者主要是冲着最佳资本利润率这一金字招牌,这样的银行即便不在中国,照样能受到追捧。就像当初投资者看中的不是花旗这块招牌,而是桑迪违尔这个管理团队一样,他到哪家上市公司,主导哪场并购,相关

股票就能大涨。这样的上市公司、这样的管理团队才符合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不管他们是否引入战略或财务投资者。

  在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约用15%左右的股权换来了40亿美元左右,中国银行则将用10%的股权换来3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工行用8.45%的股份换来了38亿美元,工行股份价值最高将达90多亿美元,转眼之间上涨一倍以上。怎么看,这笔买卖都太不划算。

  但不划算也得做。为什么?因为第一要借助对方的品牌等无形资产上市筹资,第二,你定价太高有价无市,第三,只有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成功才能化解历史包袱,才能让银行CEO、CFO等稳坐高薪高管钓鱼台,而无需担心被算旧帐。对于这些人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呼吁汇金公司的政府救济,两者之间真的有本质差别吗?

  冰棍化得差不多了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而融冰机制和化冰的人地位稳固,这样的上市公司不给人溢价行吗?非要说这样的行为是市场化的行为,这样的人是开放的代表,无疑是个讽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