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刘纪鹏:打通代办和中小板是下一步发展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3:0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燕 发自深圳

  针对深交所希望打通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下称“代办”)的思路,8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由此话题开始,通过电话采访了经济学家刘纪鹏。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评价深交所希望打通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这三个层次并建立升降通道的想法?

  刘纪鹏:深交所实际上想借鉴的是纳斯达克系统的三个层次,包括纳斯达克的全国市场、中小资本市场、OTC和OTCBB市场,有一定的新意和合理性。我认为,打通中小板和代办的通道才是关键,这个过程要三年时间,快的话一年。在沟通了从代办上中小板的升级制度后,拟升级企业必须先在代办待够一年,并根据其表现,才能决定转不转到中小板。这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第一财经日报》:中小板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刘纪鹏:当务之急就是从代办到中小板的升降通道要起步,要打通代办和中小板,这步棋必须现在就抓。深交所可以把战略重点放到中小板上来,未来三年要把中小板发展到2000家公司,中小板的IPO、发行速度、中小板监管的标准等,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同时把已上市企业的监管达到一个更好水平,把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落到实处。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中小板三年要上2000家公司,现在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为提高速度和效率,交易所是否有扩权的必要及可能?

  刘纪鹏:现在太慢了。我一直认为今后上市审核应该下放到交易所去,但不管谁负责审核,都应该加快中小板的上市力度,放慢沪市上市公司的扩容速度,因为市场更能接受这样。某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担心上市之后涨得高,我们担心的是别上市后跌破发行价。其实,不管是中小板发行价过高,还是大盘蓝筹跌破发行价,都是中国股市社会生态实现平衡的必然产物。我们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调节,一是加大中小板的上市规模和速度,二是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第一财经日报》:三层构想中的创业板还是纸上谈兵,现在推出创业板的时机成熟了吗?

  刘纪鹏: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关系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创业板的推出至少是二十年后。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香港,创业板的出现都是在其主板市场发展了大约100年后。内地主板市场刚刚发展了15年,我们的上市资源也非常丰富,当目前的监管水平、诚信制度,都达不到成熟市场的水平,不可能把创业板提上议事日程。

  创业板的发展有四个条件:第一,市场的监管手段比较成熟、经验比较丰富;第二,投资人相对比较理性;第三,机构投资人比例占大多数;第四,上市资源相对枯竭,所以才大幅降低上市标准。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深交所、上证所以及香港联交所今后会如何定位?

  刘纪鹏:未来上证所是以股本规模取胜,深交所将以数量取胜。股改之后,我们有两大任务:一是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二是中国股市新文化的建立。而对于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轮廓,我在搞一个研究,就是“两大一小,七个场外。”

  两大一小,就是指上证所和港交所都以搞大盘蓝筹为主,一个筹集内资,一个筹集外资,上证所不搞代办,港交所放弃创业板,现在港交所拿着创业板是个烫手山芋,深交所今后也不要再搞大盘股的内资筹集,而是一心一意搞好中小板的发展,这样的话,深交所和两个交易所就是“保持距离合作、错开位置竞争”,深交所就要像纳斯达克那样,承担七个场外的升级转化使命。

  《第一财经日报》:“七个场外”具体指什么?和全国遍布各地的产交所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刘纪鹏: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划分成七个场外和深交所一个场内,不仅照顾到全国各地对资本市场需求的布局,而且每个大区为主的场外交易市场之间又有联系,所以对

证监会的监管和证监会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战略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大构思。

  七个场外,就是说,今后的代办系统要做到点线结合,“一条线”有深交所的技术支撑和结算交割系统,“点”就是要在几个大区布点,东北是沈阳,华北在北京或天津,华东在上海,华中是武汉,华南是广州,西南在成都或重庆,西北在西安。各地产交所围绕这样的大布局,先省、再大区,据我了解,现在各地都在搞,像云南省各地的产交所按公司制已经统一到一个交易所上了,然后云南再跟整个西南联网,西南再跟全国联网。

  这几年深交所和各地的开发区都签了协议,这些开发区普遍依托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所以,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如果以点开花的话,深交所可以在信息披露、登记结算,甚至交易制度上,提供以条条为主的全国支撑系统,就能把场外OTC和中小板统一,在全国范围的中小资本市场上建立起升降制度。

  中国的中小企业太多了,为他们配套仅有一个深交所是不够的,所以配置七个场外,而七个场外又不能太分散,深交所在这其中起中枢作用,带领七个场外有序发展,形成大布局。这样可以根据国情和国际规范,把中小企业向股份公司过渡的战略落实到行动上,而且同时为它们筹到资,完善了它们的治理结构,这样的一个市场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实现,所以意义极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