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治理一级半市场堵不如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9:5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锐

  让监管者头痛的一级半市场治理,最近有些新动向。继前不久国内证券“打非”第一案中三掮客分别获刑7年至8年,遭法律严惩后,最近,非法中介“必得利公司”老板潘学成因非法倒卖股份触犯集资诈骗罪,被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司法机关高调执法,给予了违法分子有力震慑,其量刑之严厉,也的确让那些受害者拍手称快。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项社会痼疾,仅凭一两次司法机关的强力介入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即便是动用最高量刑标准,其作用也仅仅是威慑,充其量也就是一场执法风暴。多年来治理整顿一级半市场的实践表明,风暴过后,过不了多久,一些非法中介死灰复燃,重操旧业。而且经过与监管部门的几轮较量后,其违法手段更加高明隐蔽。

  因此,探索一种治理一级半市场问题的长效机制,同时稳妥地解决好这方面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具体而言,在打击一级半市场非法行为方面,堵肯定不如疏,因为任何“禁阻型”的管理在局部和短期有低成本高成效特征,但从全局和长远利益看,其社会成本远高于以疏导为主。就目前国内一级半市场现状来说,涉资金额巨大,从业人员过万,这么庞大的“老鼠”群天天跟“猫”周旋,“猫”肯定很吃力。另一方面,风暴下的执法本身带有高压倾向,其量刑容易引来社会的非议,长远来看会损害法律的公平合理性。而且,法律作为规则的最后一道防线,处理时基本已属善后之举,频繁动用本身就有问题。

  鉴于一级半市场问题的反复性和复杂性,要想找到一种既能让一级半市场现有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又能让违法违规者不战而退的疏导方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就没有工作可做。由于国内一级半市场问题多年来的屡治屡发,而且渐渐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这方面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紧迫。

  应该承认,目前在一级半市场非法交易的一些

股票,不少属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公开上市。时间拖得越久,此类股份流通要求越强烈,地方黑市就愈有可乘之机。如果仿照国外建立多层次
资本市场
的经验,为这些经过法律批准的“萝卜白菜”建立各自的市场,各卖各的价钱,那些心存不良的中介机构也就失去了行骗的场所。正规市场和黑市此消彼涨的较量就是这样。如果能够对现有的一级半市场加以规范,循序将其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则既可以弥补现有交易场所层次单一的结构性缺陷,又可以满足某些合法发行但非公开上市股票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在具体的疏导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也可以尝试。比如在当前一级半市场的交易载体上,目前各地方的产权交易所基本承担着交易过户职能,也正因为此,一些非法机构利用这种所谓的官方身份开出的“合法”证明大肆忽悠投资者。这些产权交易所各管各地方的事,有的还基于创收考虑,对有些非法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成为非法中介的帮凶。如果因“打非”原因将这些产权交易所一律关闭或许有欠妥当,但如果借“打非”之机,在考虑地方利益基础上,让它们形成一个联合体,实现国内一级半市场股票的信息共享,扩大阳光交易,也不失为在现有资本市场架构内寻求局部改良的一个权宜之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