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刹一刹券商借壳上市炒作歪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9: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锐 近来,券商借壳概念炒作成了股市中的一道别样“风景”。谁的股票要是有幸撞上了那传说中的券商借“壳”彩,发点小财当不在话下。但若懵懵懂懂杀进去,等待的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眼下,这股借壳炒作之风似乎并没有收敛迹象,市场依旧重复着先介入者获取暴利、跟风者基本被套牢的零和游戏。 券商借壳威力如此之大,全赖目前股市转暖,未来牛市憧憬无限,所以在追捧者眼里,这券商仿佛个个镀了金身,一旦借壳圆满,这像“稻草”似的股票没准就会变成“金条”。但问题在于,自从这波恢复型上涨行情启动以来,券商借壳之事炒了好多遍,但到目前为止却没一个成器的,基本都属虎头蛇尾。即便是最接近的一桩,虽已递交重组方案,但尚未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且据说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一些相关事情,变数很大。此外,还有很多属混水摸鱼型,中小投资者多被忽悠。 在目前比较典型的券商借壳案例中,壳公司股价基本遵循“股价先狂飙———公司公告解释———股价再涨———公司公告澄清———股价暴跌”的运行路径。从表面上看,目标上市公司履行了公告的义务,但从披露时间及披露内容看,一些个案完全经不起推敲。这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个别上市公司在股票数个涨停板后才披露有这回事,择时披露倾向性明显。其次,公告的内容语焉不详,基本以“正在接触,尚未正式达成协议”类似字眼来应付,有意给市场以较大的想像空间。更有甚者,个别上市公司信披前后自相矛盾,起先信誓旦旦声称没有借壳之事,但当股价再上一个台阶之后,终于承认与某券商正在商议。诸如此类,漏洞百出。 规则是文字的表述,股市信披规则解读难免带有一定的弹性。在目前的一些券商借壳事件中,信息依然呈现出较严重的非对称性,信披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借壳当事人手中,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搞不搞得下去,相关主体因对这些信息占有绝对的优势,完全可以对事件做出预判,从而提前采取行动。因此,券商借壳失败纵然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比如成本抬高、地方政府不支持等因素,但事件的最终结局,往往会演绎成“先知先觉者”吃肉喝汤、中小投资者买单的非对称博弈,这对于后者很不公平。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券商借壳概念走俏、能带来短期暴利的情形下,其所隐含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券商欲上市者不计其数,借壳融资不仅师出有名,而且操作起来成本不高,收益不菲,个别券商利用借壳搞事的可能性不能被完全排除。 对券商借壳事件中违规违法行为的遏制和查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完善重大事项信披制度,尽可能细化某些时点上的披露规则,譬如规定谈到何种程度才可以称“初步意向”,以减少规则解读的任意空间;二、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目前暴炒新股、借壳概念的机构来者不善,大都做了充分准备,查处起来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形下,对一些操纵现象非常明显的炒作或内幕交易,监管部门先认定违规,被检控者可以不服,但必须自己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无辜,否则违法违规事实成立。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对付股市“技术”性违规难题的有效法律武器。三、在高调宣布查处的同时,最后能抓一两个典型,必要时提请司法机关介入,杀鸡儆猴,震慑违法违规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