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航事件冲击市场投融资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10:0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佳

  缩减融资规模、大股东做出护盘承诺,这些新股发行史上的多个“头一遭”让国航赶上了。8月8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2.80元/股,发行数量为163900万股,比预期缩减了近一半。

  “现在的股民很聪明。对于一级市场配售,机构投资者还是得首先考察公司真实的资金需求,再考虑参不参与,如果实际测算出来能得到很好的融资回报,就参与认购。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一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继武表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国航这次缩减融资规模,对IPO市场、再融资都起了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他表示,目前国内

资本市场资金面短期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在市场经受了大量、频繁的融资而未能休养生息时再来融资,就会导致“吃不下吐出来”的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于是出现了国航这样的案例。

  不少基金经理表示,在国航事件的考验下,证明目前市场的承受力已经接近一定限度,过分的融资冲动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调整机制,预计管理层有可能会考虑放缓融资节奏,还市场一个中长期自我调整、消化的时间,以免再次出现第二个国航。同时,国航事件也会让很多排队申请发行的公司再做考虑,选择好的市场时机,免得挤在市场“不堪重负”的时候弄得两败俱伤。

  “投资者网上认购、包括上市后的二级市场投资都具有很大的风险性。2005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7.09亿元,其中集团征收了16.63亿元的高额燃油附加费和因为

人民币升值获得的9.09亿元汇兑收益,这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不赚钱。而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很难看到航油价格出现回落的趋势。”一位基金经理说。

  另外,如果承销合同签订的是包销剩余股份,在接下来的网上发行中如果再受挫,承销商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损失。这对承销商也是一种警示———投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哄抢项目,免得吃不了兜着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