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金大幅减仓成大盘下挫导火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0: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投资者信心受挫 沪深300创单周最大跌幅 □本报记者 贾宝丽 基金大幅减仓正在被疑为引发本周市场大幅下挫的导火索。 在遭遇了昨日的再次大幅下跌以后,上证指数本周累计跌幅已达到5.63%,深证成指周累计跌幅更是高达6.38%。数据显示,导致大盘大幅下挫的罪魁祸首正是一些前期涨幅过高的基金重仓股,这意味着基金对于这部分股票过高的溢价和市场未来的走势非常担忧,可能正在纷纷减仓。 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股票仓位比例在80%以上的基金有50只,在90%以上的则高达24只。这部分基金的净值本周以来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多数单位净值跌幅超过6%。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易方达旗下的积极成长和策略成长,这两只基金的单位净值本周跌幅分别为9.53%和9.77%。 基金二季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易方达积极成长和策略成长的股票仓位分别是94.79%和94.31%,两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有9只相同,不过每只股票的持有比例略有差别。这9只股票分别是苏宁电器、G茅台、大商股份、G特变、G华侨城、G重机、G国安、G三环、G夏钨。 这9只股票本周全部出现大幅下挫,无一幸免。其中,G三环、G夏钨、大商股份和G特变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9.49%、15.22%、13.34%和13.04%;另外,苏宁电器和G国安近两周以来的累计跌幅也都超过15%。 除了这两只基金以外,还有基金重仓持有的洪都航空、G伊利、G中联、G天士力、G宝鈦、G中集等近期以来跌幅都非常惊人,这部分股票曾在今年上半年为大量握有其筹码的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浮盈,但近期却成为这部分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这部分股票前期投机性的大幅上涨使其价格远远超出价值,估值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基金抛售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对宏观调控政策预期的不明朗,以及对下半年行情的担忧也加速了基金近期的减仓行为。 上市新股12只 市值缩水900多亿 □本报记者 李剑锋 自7月5日以来,沪深证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近期股市的走弱与IPO发行规模和速度超出预期有很大关系。而统计也显示,从首只新股中工国际算起,今年已有12只新股上市,在此期间,以可比口径计算,A股市场流通市值减少了928亿元。 据Wind资讯统计,自今年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6月19日上市以来,已经有12只新股正式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总额415.21亿元,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累计为A股市场增加总市值7845.14亿元,可流通市值293.17亿元。 而数据显示,6月19日,沪深A股市场的总市值为40929.82亿元,流通市值为15005.62亿元;截至昨日,两市最新A股总市值为45643.73亿元,流通市值14370.47亿元,分别增长了4713.91亿元和减少了635.15亿元。扣除新股因素,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A股市场流通市值减少了928亿元,总市值减少了3131亿元。 与此同时,新股发行速度也逐渐呈加快趋势。本周,有粤水电、江山化工、宏润建设等三公司网上发行,而下周,进入网上申购的新股达到5只,分别为远光软件、华峰氨纶、瑞泰科技、中国国航和东华合创。 海通证券分析师王国光表示,在新股恢复发行后的两个月内,IPO 规模就已超过400亿元,已接近2003 年全年的IPO 规模。而今年IPO 融资总规模将很可能突破千亿元大关,远远高出历史上IPO 募资额最多的年份2001 年563.83 亿元的水平。市场对资金压力的预期增大是近期股市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新股申购的较高收益率也使得大量资金流连于一级市场。中金公司一份最新策略报告指出,IPO开闸以来,考虑申购资金规模、中签率等因素后,新股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其中,单笔IPO 回报率一般为0.3至0.6%,时间周期从申购至上市首日一般为10天至半个月左右不等。如果仅考虑资金申购周期,IPO 年化收益率更高达20%左右。因此,尽管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但是相对而言,二级市场近期维持振荡的表现以及高估值风险很难吸引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资金入市。 暴跌7.42%,如潮的抛盘打压沪深300指数创出历史上单周最大跌幅。这也是近两个月来,沪深300指数收出的第三根长周阴线。除沪深300指数外,本周遭受重创的还有中小板指数。该指数本周跌幅高达10.58%,同样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由于沪深300指数涵盖面广且没有新股“虚增”效应,因此该指数暴跌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市场现状。 □本报记者 许少业 除了上证综指和两市B股指数外,沪深两市的各主要指数均出现历史上罕见的8连阴。由于扩容速度超乎市场预期,导致场内资金明显流出,两市大盘的重心都在震荡下移。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甚至创下单周跌幅历史之最。 中小板指数周跌幅创纪录 尽管上证综指有各权重股轮番护盘,但一周跌幅仍高达5.53%,创下年内第二大周跌幅;深证成指、深证综指周跌幅分别为6.38%和8.35%,均为年内最大周跌幅;唯一跨市场的沪深300指数,周跌幅高达7.42%,创下自该指数推出以来的最大周跌幅;中小板指数一周表现更为惨烈,10.58%的周跌幅也创下了历史之最。 素有先行指标之称的沪深基金指数,周跌幅也均超过5%;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周跌幅分别为5.69%和7.01%;沪深两市的B股指数一周跌势稍微缓和,一周跌幅分别为3.71%和2.01%。 从成交来看,递减趋势明显,本周两市计成交1239亿元,较上周继续减少约二成。成交的缩减反映了市场做多动力的不足,投资者观望态度增浓,在人们等待所谓的反弹中,大盘越走越弱。 市场信心脆弱 各主要指数的惨烈下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信心的脆弱。在宏观调控趋紧、扩容压力有增无减、大盘技术面恶劣的情况下,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对行情的看法都在转淡。 从显性扩容角度看,中小板本周的反应最为剧烈。由于8月2日中小板一天接纳了3只新股上市,并且下周继续有4只中小板指数即将发行,扩容速度之快超出市场想象。因此,中小板的“挤出效应”在本周表现得最为显著。 市场对隐性扩容的厌恶也开始体现。据天相投资顾问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已发布增发预案但尚未实施的公司中,有40家公司股价已跌破最低增发价,占比高达近40%。 部分机构重仓股一周的表现也相当疲软,表明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动摇”。中钨高新、G鲁黄金、大厦股份、G吉恩、G南糖、G现代、G中黄金等品种一周跌幅巨大。机构重仓股的高位“多翻空”,成为大盘持续下跌的新动力。 从热点方面来看,一周热点极度匮乏。虽然G金丰曾带动上海部分本地股的活跃,但千六之上的抛压十分沉重。前期的强势股如有色金属股连续向下破位,一些新近复牌的G股更是出现大幅贴权的状况。 调整压力仍存 针对目前的市场走势,机构投资者的看法显得并不乐观。申万研究所的观点认为,行情步入调整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失衡。工商银行、广深铁路、兴业银行等尚未确定发行的具体时间表,但市场预期仍有不少大盘股将发行。管理层在设法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入市资金比例,8月份融资融券进行试点,试图在供求关系方面起到平衡作用,但供大于求的状况尚无明显的改观。 华泰证券也认为,由于市场热点缺乏、资金面压力以及中报业绩压力等原因的存在,短期市场仍有调整压力。投资者仍需防范一些前期涨幅巨大个股带来的投资风险,在市场尚未有效止跌前仍不适宜大举做多。 资金面基本平衡 尽管许多机构认为目前市场的下跌主要原因在于股市资金面捉襟见肘,但据联合证券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06年内股市资金供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据联合证券测算,2006年年内市场资金总需求由显性扩容与隐性扩容两者构成,总规模为1342亿股、5244亿元,与8月2日沪深两地市场上市股本和市值比较,今年年内扩容规模等于再造了一个深圳交易市场。从资金的供给来看,2006年年内资金供给渠道有基金发行、QFII获得投资额度、保险公司、券商、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信托等机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等。根据目前发行安排和速度测算,资金总供给合计5428亿元。 该报告认为,2006年内资金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剔除隐性扩容规模后,显性扩容规模为3402亿元,与年内资金供给总规模5428亿元相比仍有2026亿元盈余;在包括了隐性扩容后,扩容规模增大为6162亿元,超过了年内资金总供给5428亿元,资金缺口为734亿元。由此可见,2006年内的资金平衡是脆弱并且是短暂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