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还是借壳 券商上市要走哪条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9:12 证券日报 | |||||||||
本报记者 徐建民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券商借壳上市在市场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是,上周六凯迪电力一纸公告却将长江证券借壳东湖高新上市的计划彻底击碎。公告称,为了顺利推进东湖高新的股改工作,公司已决定终止关于向长江证券转让东湖高新股权的意向性接触。显然, 券商想要借壳上市并不简单。IPO上市和借壳上市是证券公司上市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在时间
直行门槛高 最近,证监会机构部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表示,“证监会继续鼓励一批优秀券商着手IPO、借壳上市的工作”。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黄湘平也表示券商上市必须提速。 这表明监管层已发出支持证券公司上市的明确信号。政策支持使得券商上市迅速升温,中金、光大、东方、海通、长江、华泰、国元等多家券商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透露了上市计划。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过IPO上市券商只有中信证券一家,即便现在政策鼓励券商上市,但是,能达到IPO上市条件的券商也是屈指可数的。 对于公开发行新股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新的《证券法》作出了详细规定。如新《证券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证券公司上市必须符合证券法、公司法的基本要求,符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此外,还必须符合行业监管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性或强制性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率先上市的应当是行业中盈利能力强、资产质量高和风险控制体系完备的龙头公司,因此,成为创新类券商将是借壳上市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15家创新类券商中能够达到IPO上市条件的没有几家。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认为,由于证券行业已连续4年亏损,使得多数创新试点证券公司的持续盈利水平难以达到IPO的要求,即使部分公司能够达到要求,但因为股本规模庞大,凭借2005年的盈利水平难以获得理想的发行价格。 绕道风险大 券商借壳上市传闻其实不只长江证券,广发曾传将借壳G成大间接上市也无果而终。这说明券商借壳并不简单。其实,借壳上市就其技术难度而言比IPO更复杂。相比于IPO,借壳上市的优势在于“短、平、快”。如果重组方案好的话,那么券商就可以在最短得时间内上市。但是,实际上壳资源的选择以及重组过程的不确定性则使得借壳上市更为复杂,而壳资源隐性负债、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这些问题往往在重组时不易被发现。这也是券商借壳上市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缘故。 但是,券商借壳上市在市场却掀起波澜,一些券商借壳概念股,先有传闻和股价的暴涨,再有上市公司看似澄清实则默认的公告,于是又进一步推升股价,再后来就大跌,接着宣布题材终结。这种:“游戏”把那些难以获得信息的一般投资者害的不浅。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券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上市都不容易,更不会有大量券商马上上市。无论是券商本身的质量还是其上市的路径选择,都决定了在近1-2年内,真正能够上市的券商屈指可数,投资者切不可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炒作所谓券商借壳概念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