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上市唯我独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0:2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彭艳 中行上市万众瞩目,不仅在于它有庞大身躯,而且作为大市值公司刚刚被赋予了某种“特权”。上证所和中证指数公司昨日分别发布有关通知,明确新上市的或由于增发、重组和合并等行为导致股票总市值迅速增加排名居前的大市值公司,可快速进入各相关指数。据此规定,A股巨无霸中国银行除了在上市当日就计入上证综合指数外,在上市后第10个交易日
中行成未来上证指数平稳器 超级航母中行即将下水,毫无疑问将成为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中国银行此次A股发行后的总股本约为2473亿股,其中前期H股发行总量约294亿股。本次流通A股发行约65亿股,发行价3.08元。如果上市定位按3.5元估算,则其扣除H股后的总市值大约为7626亿元,流通A股市值为227.5亿元。中行不论是总市值还是总流通市值,都排在市场前列。 虽然上证所在近几年陆续推出了多种投资性指数,并发行了多只相关产品,如50ETF、180ETF等,大大促进了这些投资指数在市场中的应用,提高市场对这些指数的熟悉程度,但是,投资者还是习惯选择上证综指,习惯通过判断上证综指的涨跌、上证综指的顶点和底部,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中行上市后,将与中石化一起,成为决定上证指数走势的定海神针。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越是大市值股票,与小市值股票相比,其波动性越低,因此我们不难推断,今后的上证指数,其走势可能更加平稳。 在以市值加权的国内指数体系中,中行上市将对现各个指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以总市值加权的指数中(上证综指),中行航母级的市值,无疑对指数的走势拥有绝对话语权。 上证综指唯中行马首是瞻 根据上证综指的编制规则,以股票的总市值(除去H股)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以06年6月23日收盘价格计算,上证A股现总市值为29498亿元,中行上市后,以发行价3.08元计算,总市值约6711亿元,占上证综指的权重为18.53%,如按上市定位3.5元估算,总市值约7626亿元,占上证综指的权重达到20.54%,这意味着以后每当中行涨跌5%,将导致上证综指涨跌1%(假设其它股票未有涨跌)。上证综指今后的走势,将唯中行马首是瞻。 由于上证综指现对新股上市处理的方式是: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因此假设中行上市定位在3.5元,则意味着中行当天涨幅为13.64%,带动上证综指涨幅约为2.73%,这个涨幅在近期上证综指的单日涨幅中,属于不小的数字。 对标的指数短期影响有限 根据笔者的分析,按照几个投资指数的计算规则,中行在上证50、180及沪深300指数中产生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以上几个指数均以分级靠档后的流通市值加权,以中行此次发行的65亿流通A股计算,其流通市值大约为227.5亿元,排在市场第二位,在招行之后,与联通、宝钢相当。 中行快速入选上证50、180及沪深300指数后,对这几个指数的影响将更小,因为在定向配售战略投资者和参与网下配售机构投资者冻结的股票上市之前,中行只以本次网上发行的34.54亿股本计入指数,其流通市值将排在市场第10位,与上海机场、五粮液流通市值相当。 新股首日计入指数值得商榷 上证综指对新股何时计入指数的处理方式,曾经修改过很多次,最早是新股上市5日之后计入指数,后来修改成上市之后次日计入指数,最后改成现行的“上市首日计入指数”。 对于“上市首日计入指数”问题,一直是最近各方评论的焦点,由于我国发行制度并未完全市场化,以及市场投资者炒新的习惯,所以A股市场几乎还未出现过新股上市第一天跌破发行价的事情,因此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就会导致指数上涨(假设其它股票没有涨跌),尤其是碰到像中行这样的大权重股票,对指数的虚增点数有40多点,容易给投资者造成市场大涨的假象。 当初交易所修改规则,允许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的背景是:当时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二级市场市值配售。在这样的发行制度下,新股首日涨跌产生的收益都属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综合指数的功能之一就是反映市场投资者的整体收益情况,因此在这样的发行制度下,新股首日计入指数是有其合理性的。 此次重新恢复新股发行后,发行制度已不再是市值配售方式,而是资金申购方式,新股首日涨跌产生的收益属于一级市场专门申购新股的投资者。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股上市首日计入上证综合指数”这一规则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