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融资融券业务启航在即 > 正文
 

阿蒙:融资融券会否戛然而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8:40 每日经济新闻

  阿蒙

  对券商而言,这是期待中的盛宴。

  昨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拉开序幕。众所周知,在股市四年多漫漫低迷中,不光投资者遍体鳞伤
,券商也是生路难觅。步入今年,随着股权分置顺利推进、投资环境改善以及新股发行开闸,尤其是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恢复,券商由“门可罗雀”走向“门庭若市”,日子在一天天好过起来。但资金仍是摆在券商面前的一道难题,渴望浴火重生的券商更期望能够获得合法的融资渠道。眼下,盼望已久的融资融券竟然一下变成为现实,终于可见天日了。

  其实,对券商而言,这又岂止是盛宴呢?

  客观而言,融资融券并非发端于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过程的差异,各国(地区)形成了适合自己市场实际情况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这些制度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和专业化融资公司模式。早在1993年,即我国证券市场初创时期,证券公司就已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了。由于当时证券公司自我约束力严重不足,金融监管能力又不高,因此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不仅没有发挥其利于完善股价形成机制、活跃市场的目的,反而导致了证券市场泡沫和资金“黑洞”的盛行,导致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到了1996年,

证监会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明令禁止了该项业务,此后制定的《证券法》采纳了这一禁绝政策。

  不久前,针对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人大财经委证券法小组组长许健表示,“过去,券商普遍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出了事后,大都由国家埋单了。开展合规的融资融券业务,就是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交易制度上予以规范。另外,也要给证券公司新的活路,拓宽他们的收入渠道,增加他们的利润来源。这样,对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十分有利的。”中国券商大凡出问题以至被关闭大多出在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上,而暗地里开展的“三方监管”、“两方监管”等擦边球业务,则进一步加剧了证券市场系统风险。

  那么,融资融券开闸能够减少市场系统风险吗?总结融资融券的影响,有人指出除了能为券商带来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融资融券业务如果“开闸”,市场将肯定发生一个质的转变———首先,在股市处于牛市时,对客户开展融资,将会增加

股票交易量,活跃股市;其次,如果处于熊市,开展融资做空,也能够得到投资收益,市场将不再是单向的;第三,融资融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也有平衡股价和指数的功能;此外,融资融券业务还会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而券商也可以拿到息差。

  但其实不然。对于体制法规依然不完善的中国股市来讲,在证券市场如此复杂的情势之下,又去贸然开闸融资融券,很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此前有人不断提醒:融资融券的解禁或开闸,只不过是监管层顺应民意或市场某些利益集团要求,在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后给出的权威自由阐释而已,并不关乎或至少不是主要关乎融资融券法律政策自身的优劣。分析指出,那种单纯地把向客户融资融券视为利好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是忽视了股市风险的一种表现。一方面,这容易增加投资者在投资中的“赌性”;另一方面,一旦方向做错,投资者很容易把自己的本金全部亏光,落得倾家荡产。从中国股市的脆弱性着眼,融资融券并不可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长期利好,相反,会令投资者及股市的系统风险加大。即使现在开闸了,今后会不会戛然而止也很难说。信不信,走着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