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股市急刹车之后的冷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4:53 金融投资报

  “再也不敢看什么2000点、3000点了,反弹就出局。”在上周沪指连续三天大跌118点以后,不少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开始从如何选股票变成了什么时间什么点位应该卖出。

  此前的整个5月投资者都是热情似火,从5月8日至5月31日,A股新增开户数累计为523767户,比4月份增加了114.11%。火爆的行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股市,而到了6月初,这一切都在微妙地变化着。

  思考一:大跌是谁干的?

  经历了不间断的阳线,不少新入市的投资者对上周沪指三天下跌近8%感到心有余悸。“我刚投了10万元现金进去,还好没买

股票现在看来只有先打新股再说了。”股民王女士说这几天的下跌让她感觉是莫名其妙与胆战心惊。

  如此疯狂的下跌,究竟是谁干的?在周三沪指下跌89点以后,小道消息漫天飞,人们把一切有可能的东西来了个“串烧”,甚至有人说是高考开始了,不少地方开始屏蔽手机信号,操盘手无法得到上边的指令,造成操作混乱。这种传闻只能是一种看过笑过的花絮,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行发行A股和央行查违规票据资金进入股市是重要原因。

  据介绍,目前央行正在东北地区检查票据贴现后的资金流向。由于票据贴现资金进入股票市场非常便利,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导致近期股市大跌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从央行开始在货币市场拉升央行票据利率开始,江浙地区的票据贴现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量了。”而东北地区票据贴现利率在全国来讲都是最低的,央行检查票据市场首先从东北地区开始,应该是有一定针对性的。

  关于中行A股上市,周六也是水落石出。中国证监会发审委2006年第6次会议审核通过了中行首发事宜。中行在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披露,将最多发行100亿股A股,发行价预计在每股2—3元之间。根据目前已有的预测,此次中行发行冻结资金很可能达到6000亿—10000亿元,由此诱发不少基金开始调整仓位增持现金以申购中行。

  此外,受美国通货膨胀加剧和加息传言的影响,全球股市近期继续轮番遭遇滑铁卢,周边股市的大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A股市场。

  思考二:洗盘还是结束?

  那么,上周股市的急刹车究竟是“千金难买牛回头”,还是上涨行情的终结呢?业内人士对此见仁见智。

  坚持看多的指出,经过周三、四大幅下跌,周五大盘走出二次探底的行情,但并未创出新低,显示下跌动力逐渐枯竭。投资者心态恐慌不安,舆论谈阶段性调整之声越来越高,不小股民纷纷斩仓离场。种种迹象表明,主力这一次大洗盘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主力洗盘的目的一是要在现在的相对高位洗出丰富的获利盘,以利行情的发展;二是把指数打低,创造更多的上升空间;三是迎合管理层不希望涨得过快的要求。”一机构操盘手认为目前的股市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在外围资金异常充沛的情况下,空头要想结束行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有几个客户看到大跌都开始从房地产市场抽资金准备入市了。”

  当然,也不乏悲观者。有投资者认为,无论是2001年的2245点还是2004年的1783点,上涨行情总是以巨阴猛然结束。2001年是因为管理层的几道金牌,2004年是因为宏观调控,而现在则是两种因素在起综合作用。从管理层调控市场角度看,中行A股如此快地成行用意明显;而宏观调控的步伐也是越来越紧,虽然周小川说近期不调利率,但明显有“先说断,后不乱”的语言警告作用。

  思考三:多方还有子弹吗?

  当然,在政策面尚处暧昧状况时,股市能否再有起色,关键是看多方手中的子弹究竟还有多少。

  从绝对主力———证券投资基金看,目前有多只

开放式基金结束了发行期,即将成立,仅7、8两日结束发行期的银华优质增长基金等两只股票型基金总共发行量可望超过150亿。对于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基金而言,股市的下跌既有风险,但更多的应该是机会。

  此外,5月A股新增的52万投资者也是不小的投资力量,特别是6月初一入市就被套的近10万投资者,也许都不会愿意在下跌中无所作为任人宰割。据悉,由于新入市的投资者中不乏从近期被“严打”的房地产市场转移过来的资金,实力异常雄厚,操作手法凶悍,故意借势打压大盘的背后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股谚云:牛市中,利空出尽即为利多。如果我们认可现在只是牛市的开始,中行发A股、央行查票据、周边股市共振等利空基本已经出尽,后市将如何演绎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刘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