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面临选择 躲进避风港抑或踏上冲浪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56 金融投资报 | |||||||||
就在22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叱咤股市多年的“杨百万”坦言:我没有进股市,现在手中没有股票。而在他的旁边,一位与他同时代的股市大户,正带着平静的语态向记者回忆自己资金从几万炒到200万,再到透支炒股,再到全军覆没的往事…… 中国近期虚拟经济的代表——股市、期货、金市、汇市等都展开了称得上是“狂飙”的走势;房地产市场自去年以来就处于屡被打压调控的尴尬境地,但严管之下“强行冲关”
历史会否重演悲壮一幕? 一直提倡理性投资,总是忧心忡忡的提醒投资者警惕扩容风险的华师大教授李志林,近来可能有些郁闷:很多人看来,他的“冬播春收”理论,在本轮股市气势磅礴的飙升面前“失灵了”,他把行情的方向“看错了”,以至于短短的时间里李老师的博客、网站上指责四起,板砖横飞。 在报纸的有限版面里,我们在最近已经看到太多这样的消息: “交易量增加得太快了,”今年1月1日—5月18日,沪深两市成交量高达2426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在过去的11年中仅略低于2000年的27328亿元,有专业人士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今年的数字很快就会超过2000年”; “几乎所有的营业部都是人满为患”。一位证券营业部负责人把眼前的景象比做新概念满天飞的2000年,开户交钱的,交易堵单的,抱怨券商前几年拆掉行情大显示屏的新股民,比比皆是; “过去是这个投资市场火了,另一个投资市场就跌”,现在到其它的虚拟经济的交易场所去看看,却是几乎所有的投资市场火成一片。上面提到的2000年,一个敏感的时间,那一年的6月,当上证综指冲到2245点的高点,转眼以“眼镜蛇俯冲”的方式掉头向下,然后是漫漫四年的“熊市折磨”。回过头去看,当时担当“牛市主力军”的网络科技股在没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吹破的“泡泡”在一夜间将潮水般涌进股市的投资者“套了个结结实实”,也使很大一部分投资者“视股市为狼市”。 没有人可以预言投资和投机的明确界限在哪个具体的投资决策上,如同没有人可以预言在哪一只股票的哪一个价位投资一定赚钱,但市场总是在验证着一个经典的论断: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我们只有等待。 不要轻视市场给出的信号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15日的一篇文章中,用到了“流动性泛滥”这个词,他指出,以每年第一季度末总体流动性分析,2004年为10711亿元、2005年为9939亿元,而2006年达到19225亿元。2006年的同比增幅达到93.4%。 说白了,是市场中的钱太多了,而钱在寻求新的增值渠道时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看淡实体经济、转向投资市场成了眼下最流行的资产增值模式。 一位朋友是学经济学出身,在股市里保持了不多的资金,不看K线图,也不学技术分析,“只是为了验证自己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在前两年股市低迷时,他过着“空仓的快乐日子”,转而研究还不被人关注的黄金,他说,人不能只盯着经济中的一个很狭小的那一部分,不能轻视市场给出的任何一个信号。用曾经流行的调侃话说,就是不能“炒股炒成股东,买房买成房奴”。 市场现在给出了什么信号? “人民银行,请加息!”瑞士信贷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的大声疾呼,代表了另一种资本的声音。与此对应的却是人民币“破8”以后迅速的回归,还有继建行、中行股份制改革后,中行、工行加快了上市和“海归”步伐,“现在,A+H还是A+其它,都不重要”; “危险的信号”,这是以前一直鼓吹“房地产暴利合理论”的地产界名人任志强对现在房价控制不住地疯涨的判断。如果再配以深圳市民邹涛率先发起“不买房行动”,呼吁“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以对抗不良开发商与楼市炒家掠夺的行为,我们无疑看到了一出“大幕后面的戏”; 自2004年1月31日的《国九条》颁布,到2005年5月9日证监会宣布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再到今天的沪深股改市值双双达到75%以上,新老划断IPO开闸在即,投资者在经历“死去活来”的过程以后,是应该注意身边的一些信号了。 机会总在山重水复处 旧体制的被摧毁和新体制的建立,伴随的注定是“血流成河”的代价。为此,管理层并没有充耳不闻市场的声音,视而不见市场的信号,调控的动作与措施源源不断: 被称为《国六条》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国九条》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陆续在近日出台的提高房贷首付成数,严控商品房售后包租以及其它未房地产市场“降虚火”的政策,都有利于这个市场逐步走上正轨。 “金融创新让普通百姓受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银行业改革和创新。 “财富效应会造成市场的自我循环”,长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周勇认为,与美元走低,在美国会带来由国家贸易等推动的实体经济强化作用,虚拟经济会弱化相反,中国效果正好相反,实体经济弱化,而虚拟经济相对反而走强。资金从房市转向股市,不会改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此起彼伏的趋势。 股神沃伦·巴菲特有一段著名的话:恐惧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但是危险不会减少……规避风险是积累财富的基础,如果你去冒大险,你更有可能以大损失而不是大赢利收场。成功投资者们知道赔钱比赚钱容易,这就是他们更重视避免损失而不是追逐利润的原因。 如果克服了投资者某种追涨不追跌的从众心理,在现在“涨”声一片的市场,与什么“共舞”已经不重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