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周兴政:香港新股狂热症警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9:10 上海青年报

  尽管从2004年之前数年的情况来看,香港股市的新股行情一直好坏参半,但近年来新股“赚钱效应”却已经悄然由A股市场传染到香港股市,并越来越多地为香港的投资者所津津乐道。正在招股的中国银行为应付认购热潮印制了300万份认购申请表,这相当于香港人口的44%,“新股狂热症”由此可见一斑。

  西南证券 周兴政

  本报讯最近两年来香港的新股行情极其火爆,赚钱效应随处可见,最近一年赴港IPO的70多只新股中,目前还在招股价下方的股票不足两成,而在指数大涨的背景下还有七成新股跑赢了大势。虽然香港股市中原本并没有新股必赚的说法,过去有无数新股长期处在招股价下方,但活跃在香港股市的内地投资者却信奉这个A股市场的不败法则。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香港股市中新股不败神话的出现,显示出香港股市因内地投资者的日渐增多而拥有越来越“内地化”的趋向。

  新股发行定价水涨船高

  许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新股不败神话直接导致了投资者对新股的强劲需求,间接令新股的IPO定价水涨船高。即便不以2003年H股市场大涨行情启动前后的新股定价估值做对比,仅就最近一年间的情况也能明显看出。比如,昨天开始公开招股的中国银行,其招股价为..50—3.00港元,相当于该公司目前账面价值的1.9—2.2倍,这就高于去年建行和交行的招股水平。去年6月交通银行2.50港元的招股价仅是其账面价值的1.6倍,去年10月底的建设银行则是1.99倍,这三家内地银行招股价随着H股市场行情“水涨船高”的迹象十分明显。

  新股赚钱空间被压缩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招股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这只新股挂牌上市后上涨空间的压缩。以中国银行为例,目前传出市场有暗盘愿意以高于招股价5%左右的价格大宗出售中国银行的股票,如果暗盘传闻属实,中国银行在上市初期很可能受此类暗盘制约,较难出现类似建行和交行那种被疯狂追捧的局面。

  追捧中资新股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包括新股的行业因素,过去内地大型企业赴港IPO多以石油、石化、钢铁等原材料资源股为主,在资源价格日趋高涨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盈利以及股价表现都能得到保障,而且香港本地企业中一般很少有资源类股,因此这个行业在香港股市中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例如今年1月上市的灵宝黄金招股价3.33港元,上周最高飙升至10.80港元。而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大型企业多为金融股,香港股市中优质金融股不少,因此就不具备像资源股那样的稀缺性,同时还会受制于汇丰、恒生等老牌金融股走势的联动。

  巨额融资增加资金面压力

  尽管香港是个开放的金融市场,而且新股IPO中超过九成的股票是面向欧美地区的机构者进行配售的,但持续的巨额融资活动仍然会令其资金面捉襟见肘。2005年54家主板公司IPO共筹资1650亿港元,比2001年时增长6.6倍。虽然今年年初至今在香港主板上市的14家新股总筹资额仅166亿港元,但若计入正在IPO的中国银行,筹资额即飙升至850亿港元。由此来看,即便下半年没有类似工行之类的重磅公司登陆香港,今年的融资总额突破千亿港元都是毫无悬念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