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股改开创中国资本市场大场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再融资在暂停一年之后即将重启,次日股市大涨,上证指数高开高走,直逼1500点大关。 一年前的5月9日,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和三一重工四家公司宣布试点,由此拉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大幕。一年之后抚今追昔,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困扰中国股市长达十多年的股权分置顽疾已去其大半,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解决这个
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4月28日,共有641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公司的流通股的增值率为41.43%。如果以2005年4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1159.15点为基础,将该涨幅换算成指数,2006年4月28日的上证指数收盘应该为1639.42点。同期,股改公司非流通股的今日市值相对于当时净资产值的增值率为73.43%。 73.43%——数字胜于雄辩。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在一年里获得了惊人收益。事实证明,股改中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使得股改得以顺利进行,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反而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度增值。与此同时,流通股股东也获得不俗回报,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皆大欢喜”。 而更为意义深远的是,股权分置改革重塑了市场健康的制度基础,放眼未来,全流通将使得资本市场的效率大幅提高,大型蓝筹公司将得以在本土发行A股,众多源头活水也正涌向中国股市。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股市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把目光从K线变幻中抽离,投之于历史的回溯和国际之比对,或能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国际经验表明,一国或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后,虚拟经济都会有一次超越周期的大繁荣出现,比如美国“沸腾的1920年代”和日本1980年代的股市大繁荣。同样,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也未能例外。 例如,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虚拟经济包括股市和房地产,同时走出了迈向大繁荣的第一步。日本股市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一路走强,日经225指数最高峰时达到38915.87点。有关数据显示,1959年,日本股票市价总额为39289亿日元,到1984年,这一数字大幅上升到1674957亿日元。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198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韩国在1980年代中期股市快速上涨,在1980年代末期达到虚拟经济繁荣的顶点。 值得指出的是,股票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是值得警惕的,如日本当年的例子,过度泡沫对实体经济构成了很大伤害。但以史为镜,客观地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对于研判中国当前的形势有重要参考价值。那么,中国当前的情况如何呢?长江证券周勇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认为,从工业化进程来看,中国走向虚拟经济繁荣的初始条件已经具备。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增长的实体经济迫切需要虚拟经济的支持,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另一方面,工业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人们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人们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需求也日益增加。 数据的确在支持这种观点。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突破了16万亿人民币,创出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但证券化率却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加速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实体经济发展之后对于发展资本市场的迫切需求;迅速积累的居民财富;一年来大力推进股改所带来的证券市场的制度重建;即将恢复的市场造血机能和日益加快的金融产品创新;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下的宽松货币环境……势易时移,股改一周年之际,中国的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言,当前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需要“宜将胜勇追穷寇”的魄力与想象力。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场面,恰似江山如画,必将铺陈而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