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走红港交所的启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0:3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李敏斌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在4月26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补选两名董事。按照每股一票的选举模式,结果现任董事魏大卫(David Webb)成功连任,以2.1亿净票数当选;竞选搭档陆恭蕙以逾8400万净票数当选。由于基金持有港交所六亿多股票,相信两人均获得大量“基金票”支持。
魏大卫以维护香港股民利益著称,言行出位,常常公开谴责知名公司和商界精英,号称“股坛长毛”,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小投资者。除了担任港交所的董事外,魏大卫还身兼证监会股东权益小组成员等公职。陆恭蕙是前立法会议员,现为一家公共政策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负责人、公司治理倡导者。香港投资者投票支持了两位直言不讳的公司治理维权人士进入“以和为贵”的港交所董事会,表明他们需要强硬的代理人去推动港交所进行改革,加强市场监管。 相对于内地市场,香港证券监管机制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批评人士常常抨击香港监管环境不力不严,投资银行和券商则常常抵制更严格的控制措施。香港联交所规定了信息披露的要求,证监会是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的监管者,香港警察商业罪案调查科防范欺诈盗窃,廉政公署防止行业的贪污舞弊,如果要检控的话,由律政司负责。但监管的威慑力也不是想象之中那么大,不断发生的公司丑闻证明香港的证券监管还存在短板。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与香港证监会合作,对市场实施监管,两者分享某些权力。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本身也是上市公司,其大多数收入来自新股上市和股票交易。作为上市公司,它身负经营和监管的双重职能,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其监管的公信力将受到挑战。 在人们对香港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督产生疑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到香港进行规模巨大的首次公开发行。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港交所经常成为公司治理丑闻和市场参与者其它不法行为的“替罪羊”。自从美国实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数量越来越少,香港成了多数国内企业海外首发的唯一选择,因为它们在香港市场同样也能获得国际资本,但成本更低,麻烦更少。而香港也在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海外上市融资中心。然而,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标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大多数中国内地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不佳,常常受到诟病的香港监管体系是否能经受住洪水般的内地企业前来上市呢?这样的担心或许有它的理由。 香港拥有庞大的散户投资者队伍,当大部分的股权分散在小股东手中,小股东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管,即便违规犯错,公司所面对的来自小股东的诉讼风险也很小,尤其是对内地公司,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常对大多数内地公司附加一个沉重的风险折价,这对内地公司很不公平,但风险折价只不过降低了赔率而已,小股东依然无法影响管理层的决策。因此小股东需要寻找代理人在董事会中保证他们的权益。魏大卫和陆恭蕙以投资者的身份当选董事,反映中小投资者的重要性在增加。 港交所董事会总共有13位董事,其中7位董事由政府任命,其余6位由投资者选出。虽然魏大卫和陆恭蕙在人数上不据优势,但他们拥有其它董事不具备的“股东授权”,这将对他们的改革纲领起到推动作用。反观内地市场,一些上市公司违规、巧夺豪取的行径比起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投资者怒而无言。内地交易所不是上市公司,投资者没法参加董事会竞选,即便将来上了市,小投资者是否也有当选的可能?恐怕机会渺茫。改革需要时机,但没有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或者方式去推动,那么,就不要指望水到渠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