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港深沪三所合并算盘 香港股市是否要自废武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8:50 每日经济新闻 | |||||||||
黄湘源 有关港深沪三所合并的讨论在香港热闹了没几天就无疾而终了。一厢情愿的香港人似乎难以明白,内地股市为何无动于衷,竟然连一点水花也没泛。 其实,内地股市之所以对此提不起兴趣,除了埋头股改自顾不暇之外,主要还是这
事情是由全球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伦交所被竞相收购的消息所引起的。作为与伦交所同一体制的港交所“唇亡齿寒”,当然不能不预作“未雨绸缪”之计。 “秀色可餐”的港交所一直是全球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收购对象。港股总市值在国际证交所的排名虽然仅列第8位,但其权证市场的年成交量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05年在融资额方面更是相当于日本、台湾、深沪四个交易所之和,跃居全球股市第四位。不要说全球最具实力的欧美交易所从全球战略的需要出发,欲将其纳入囊中,就是近在咫尺的东京交易所何尝不想把它揽入自己的怀抱。 在许多人看来,国际资本之所以青睐香港股市,中国因素不可忽视。在香港股市遭遇虎狼之吻的危机时,这个“中国因素”岂不正好是可以拿来排难解忧的一块绝佳的挡箭牌?于是,便有港深沪三所合并之说。 不错,单从市值来看,港深沪三个交易所的合并,无疑可以大大加快追赶日本股市的速度。这对于港交所来说,不啻其做大自身、坐稳大中华地区股市第一把交椅,同时又可以趁机消除一直以来骨鲠在喉的H股回归A股之隐患的一箭双雕之计。一旦三所合并,想必其利断金,将不是任何一种小威胁能轻易打倒的。 可是,打这把算盘的人未免过于高估了自己在这个“中国因素”中的分量。他们也许忘了,香港之所以能够吸引国际资本同时也吸引内地企业,最根本的因素恰恰并不是香港的发展速度比之内地有多快,而是对国际资本与内地企业而言,香港有其“致命的”吸引力,就是香港的国际化。 香港和内地的最大不同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条件下的香港体制虽然与西方不尽相同,与内地更是截然不同,从而才成就其地位———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近中国的理想自由港。如果香港一味与内地趋同而放弃自己的国际化优势,则不仅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资本,同时也将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内地企业。 狭隘地就融资规模而言,沪深交易所一旦恢复融资功能,也许不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赶上香港。不过,香港上市成本虽然远高于内地,但上市周期之快,融资能力之强,决非食洋难化的内地股市所能及,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香港资本市场是按国际标准运作,无论是市场的成熟度、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公司管理的水平,都明显好于内地。而这恰恰是看好中国的国际资本看重香港的重要因素。 按照国务院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想,港深沪三地资本市场各自的定位不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的平台。香港的出路并不在于扩大地盘,更不在于当不当三地三所的龙头老大。只要尽其所长,提升自己的国际化优势,不仅不难和沪深两地资本市场共存共荣,相得益彰,而且也不难借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长城抵御外侮。如果“自废武功”,能不能保住安身立命的立足之地就很难说了。在笔者看来,这才是香港真正最该担心的事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