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再次抄底引发大反思 国内机构水平是否太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8: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国内机构和QFII水平不在一个档次? 证券时报记者 彭松 本报昨日头版独家报道了《QFII再次抄到A股大底》,在业界引起热烈讨论与反思。一位新浪网友评论说,QFII成功抄底属于“亏了国内企业和股民,肥了外国投资者”。另有
到底如何看待此轮行情中境内外投资机构之间投资行为上的差异呢?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业内人士和金融专家认为,这的确值得好好反思。综合而言,市场判断、制度环境和估值理念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境内外机构投资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QFII对于大势的判断可能比较准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表示。他说,国内机构之间经常互相通气,因此大家对市场的判断容易趋同,相反,QFII机构往往研究更加独立,效果可能更好。他还提到,市场之中机会均等,QFII赚到钱也是他们的本事。如果他们不带头进来,市场可能没这么快起来。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则指出,许多国内投资者还没跳出原有的圈子,仍停留在熊市思维之中,而QFII是以全球思维来看待中国股市的,故而业绩出现明显差异。他说,QFII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纷纷涌到A股市场,而国内的许多机构研究员们,此前却在按照一些旧有思路分析,错判市场,不断看空。“这等于是白白地让QFII来抄了个大底”。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许小松分析了两类机构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上的差异。他说,目前缺乏足够数据,还很难准确比较QFII与国内基金之间的投资收益水平,而许多基金的重仓股最近市场表现也非常好。不过他表示,外国资本进入A股市场是属于资产配置型,他们一方面看好中国股市,同时也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前景,因此买入会比较坚定。而国内的基金则会受到不少短期性的压力,投资操作也会受影响。比如,基金投资者持有比较短线,基金业绩比较也过于看重短期等。 “倒不能说是国内的基金经理水平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谢建军说,关键是基金经理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在一季度,赎回压力对国内基金的运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他说,许多基金持有人,或者是经历了熊市的煎熬,因此稍有盈利就要落袋为安;或者是资金性质决定了盈利目标本来就不高,达到之后自然先退出。“QFII的资金,都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他们首先是看好中国,其次是希望赚大钱的,这和国内经历了长期熊市的资金是截然不同的。”谢建军说。 另一位机构投资者则表示,境内外机构在估值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早前部分周期性蓝筹股如G宝钢、海螺水泥上,就出现过基金退出而QFII进入的情况。除了对周期性股票的看法有差异,两类机构最近对股改的看法也产生了差异,QFII机构普遍认为,优质公司股改后送股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素。前段时间,一些基金获得股改对价后就大幅减仓获利离场,而QFII机构则继续稳步增持。这位人士表示,现在越来越多股票复牌当日完全填权,甚至大幅上涨,而领头的那几家很可能就是QFII带动起来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