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海外上市是一时之需 本土市场乃万世之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9: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刘建位 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搞活证券市场屡出奇招:停止再融资、停止IPO、扩大保险资金入市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等等。股改杀手锏出手,支付了10送3的平均对价,终于使股指艰难地从1000点重返1300点上方。
其实,有一个活跃市场的办法,很简单,而且效果也会更明显。那就是让国内垄断企业海外发行上市的同时,也通过本土市场发行筹资。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2000年3月以每股港币1.27元发行175.82亿H股,2006年4月3日收盘价8.35港元,市值上涨1245亿。如果国内同价发行A股50%,6年可以让国内投资者盈利623亿。再假设建行发行H股时同时发行A股。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首次公开发行总数达305亿股,招股价2.35港元,2006年4月3日收盘价3.60港元,市值上涨381亿。如果国内同价发行A股50%,可以让国内投资者盈利190亿港元。 事实上,国内垄断企业在海外上市时在国内同步上市的好处不仅仅如此。从经济因素考虑,国内垄断企业上市选择在国际化的同时也适当本土化可以一举三得。内地投资者可以增收,监管层可以节支,勿需为救市付出巨大的代价;上市公司可以增收,同时可以节支,省掉大笔海外上市费用;政府可以增收,将大笔民间资金引入国家建设,同时不用再发那么多国债。从感情因素考虑,国内垄断企业上市选择从国际化更多走向本土化顺民意得民心。 为了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中石油重组上市,其母公司两大集团承担了裁员等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为了中行、建行重组上市,汇金公司巨额注资。这些上市成本背后最终真正的承担人是国家,是纳税人承担。纳税人每天加油、消费石化产品、到中行、建行存款贷款,为他们的利润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用税收为这些垄断企业的上市做贡献。他们为这些垄断企业的成长以及上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什么不能有机会投资一点点,分享一点点回报,弥补一下内地股指大跌带来的巨大损失呢? 在国企海外上市方面,我们遵循的是与招商引资同样的做法,利润非常丰厚的垄断企业,内地投资人根本无缘分享,而如此诱人的大蛋糕却只能由海外投资人独享。为什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吸引海外投资人,让国企在世界资本舞台上光荣露脸,这是好事。可是海外投资人鼓掌的前提是大把赚取中国的钞票,与此同时,真正支撑这些垄断国企增长的内地消费者却被遗忘,而后者才是真正愿意长期支持这些国企的拥趸。所以说,海外上市是一时之需,内地市场是万世之本。 其实国内投资者不需要什么特权,也不想阻碍国企海外上市与国际接轨,他们只要求一份投资本土企业的平等权利,在发行外资股的同时也发行一部分A股,这种简单要求并不过份。 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垄断企业上市时,也会专门给本国国民保留相当比例的股份进行认购,以使本国国民得到一份平等的投资机会,享受垄断企业的高盈利和高增长。比如,2005年法国电(行情 论坛)力发行时,就专门给法国国民保留了20%的股份进行认购。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尚且如此照顾国民的利益。在提倡和谐平等的中国,为何不能给国民与海外投资人以平等的投资机会呢? 中银香港(资讯 行情 论坛)发行H股时,专门给香港居民预留了5%的股份。如果中国银行将来也发行H股时,会专门给国内居民预留一些股份吗? (作者单位:中投证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