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需要新伙伴 其他金融部门何时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22:15 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急需资金,资金也急需股市。这是当下股市和股改的真实写照,两会期间各监管机构高层的表态清楚说明了这一点。融资融券业务需要资金来源,无论是直接的银行资金还是券商发债,都涉及到央行和银监会的许可保险。资金入市需要监管部门支持。股票质押贷款需要银监会支持。股改的开始以证监会和国资委的合作开始,必须以证监会与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合作方能结束。

  两会期间,各大财经高官不约而同都谈到了股市发展与新资金入市的关系问题。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吸引更多合规资金入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当然要开展股票质押贷款业务,但银行在交易所要有席位,有强行平仓的权利;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今后是否会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上限取决于市场状况,如果市场平稳、收益稳中增长,会提高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

  显然,银行和保险监管层是以行业利益最大化作为扩大股市参与度的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业改革的成果,决策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而不是以部门意志为转移。无论是银行在交易所席位的问题,还是保险资金择机入市的问题,其要求都合情合理,并非漫天要价,缺乏合作诚意。

  不过,由于股市是金融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当下股市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与整个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合为一体,方有可能获得一个次优的结果。正如股改的前期,必须同步推进国企改革,解决对价支付以及股权激励等问题,股改才得以顺利进行。由此,银行业和保险业也必须把目前的股改当作扩大自身市场化的契机,而不能守株待兔,旁观股改。

  具体而言,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放松对金融企业的管制,把更多判断风险与收益的权利交还给企业,强化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作用,在不断的市场交易中增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扩大企业盈利空间。也就是说,关于银行在交易所的席位问题,应该由银行与交易所去谈判,而不是行业管理部门之间来讨价还价;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也应该逐步由保险公司自己来决定,行业管理部门规定一个较大浮动的上限即可。

  如此一来,困扰股市的新资金何时入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QFII申请扩大额度与外资并购活跃等情况来看,眼下的股市无疑已经是一个投资价值凸现的时候,没人能保证这样的机会能长期存在,国内的金融机构如果按兵不动,自然有其他资金能补上去,迫不得已的时候,大不了对外资洞开大门即可,但这种情形显然是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在股改的前期,可以看到股改事实上在改国企,在股改的后期,可以看到股改事实上是在改金融业,车马将相,一子动则全局动。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目标岂能靠股市一己之力能完成。在

证券监管部门的“没有时间表”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择机”而动之间,能否获得一个平衡?何时方能获得一个平衡?无论结果如何,这个平衡一朝不能达到,股改也就会一直缺少临门一脚。

  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发达的银行业和保险业乃至债券业,我们也无从得到一个发达的股市。在考察

银行改革时,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困境存在:由于没有一个发达的股市,所以国有银行只能把盈利的重任挂在存贷差这根线上,无法借助与股市相关的创新业务来更加稳稳当当地赚钱。并且只能借助于海外上市来“倒逼改革”,无法得到国内资金的助力,国内投资者也无从分享银行业成长的果实。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如果双方都光看不练,期待着对方把条件创造好了自己再来下网捕鱼,那么或许都只能与这次宝贵机缘失之交臂了。

  从股改前期的情况来看,股改对国企改革的促进甚至要大于股市本身。要说那时改革的难度,也决不比目前小,况且当时改革才开始,不像现在股改已经大局初定,前景光明。关键问题在于金融监管者们能否看到转变自身角色的时机已经到来,需要重新评估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