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IPO新规试探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6:2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上海 沈正欣

  日前,证监会就一些媒体披露了其为IPO事项向相关部门征询意见一事做出了澄清,表示并没有向社会公开征询此类事项。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前在一些媒体上刊登的“IPO征询意见”,并非空穴来风,稍有常识的市场人士都看得出所列条款和内容相当专业,所有的一切,恐怕确有其事,再看证监会的澄清,并没有彻底否认此事,区别只在于“内
部”,还是向“社会公开征询”。

  于是,结论似乎很清楚了,证监会为了做好股权分置、新老划断后IPO准备工作,确实向一些投行或上市公司,即所谓的“内部”征询的意见,只不过这征询工作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的,而不是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按照以往惯例,先内部、后社会、按部就班的征询意见,似为证监会的一般工作程序。问题可能出在为什么这个“内部”进行的事,被媒体捅了出来。

  在此我们不讨论

证监会这个工作程序是否合理,也不探讨新闻媒体是如何、通过什么渠道得知这个绝密情报的,更不想评论这件事的真伪(事实上已用不着分辨了)。只是想分析一下,究竟是谁会在这个事件发生过程中犯纪律,泄了密,还是先是有意用这种方式对市场进行拭探,一看到市场的反应有些过(如沪市当天跌掉20点),尤其在“两会”召开之前,急忙又收了回来。

  其实,市场知道,今年IPO肯定是要进行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按照一般分析,“两会”之前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此时需要有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氛围,包括股市在内,需要相对平稳。但是,已经停了差不多有一年时间的IPO,尤其解决

股权分置也好,引进合格的机构投资也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如此繁重的任务,恐怕“两会”过后就会立马开闸,提前吹吹风,也是必要的,在拭探市场反应的同时,让市场事先有个心理准备,几次一搞,俟市场有了足够的承受力,届时全面实施和推行,也就能顺水推舟。所以泄露和澄清,很可能唱的是一出双簧。

  不过,这个市场如此脆弱,如此“闻IPO而跌”,倒也有些令人担心,尽管有理由相信,经过多次拭探后,市场的承受力也许会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更好的规避IPO正式启动后调整和调整带来的市场风险,确是摆在市场面前的一个问题,毕竟这市场是单边做多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