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资本市场跨入突破之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9:58 证券时报

  FN记者 李侠

  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日前落下帷幕。会议总结回顾了2005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分析了当前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形势,并对2006年的监管工作重点作了部署。会议期间,黄菊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在高度概括了去年资本市场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之外,重申了今年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关键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工作报告中也
提出,“资本市场初步具备了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本条件。”所有这些无不令闻者为之鼓舞,对今年证券市场改革发展充满希望。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资本市场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较为艰巨。

  这一年,

股权分置改革仍将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转换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尚有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还未进行股改,要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任务,争取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里,使股改后的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板块,任务很繁重,时间也非常紧迫;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改革难度更大。

  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内在要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修改后的证券法的实施,2005年监管部门、交易所和市场各方在创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将会在今年结出丰硕的果实,使得2006年成为资本市场的创新之年。这些创新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制度改革更加深化,全流通运行机制下的存量发行试点、定向发行制度、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资金申购、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等多样化的发行方式,将会现身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将会受到鼓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预披露制度将适时推出。二是在并购市场创新方面,优化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多种市场化的支付手段和创新方式,开展以新增股份购买资产为主要方式的换股收购、吸引合并试点,以及定向回购与剥离不良资产相结合的资产重组试点将占据今年并购市场主流。三是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创新任务更加繁重,比如要积极推动中小板向创业板市场的转换,拓展代办转让系统功能,要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要研究T+0回转交易和融资融券制度等。而在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方面,包括上市公司债券、附认股权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和权证产品创新等,将会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仍将是今年的主要工作。事实上,近几年来,证券监管部门一直把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市场法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今年监管工作会议在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提出,要规范发展三类主体,即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基本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继续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去年11月,国务院分别批转了

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证监会制定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予以充分肯定,吸引合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也基本打开。我们期待,在上述各项工作已顺利起步并取得明显进展的基础上,今年能够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比如,在今年底前,彻底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并购重组等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促进证券公司行业资源向优质公司集中,全面推进证券公司健康发展。

  2006年还将成为资本市场法制之年。“两法”的修订,赋予了证券监管部门更为繁重的监管任务和更为重要的监管使命,强化了监管职责,也对做好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力推进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法的有效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推进刑法的修订工作。预期今年将会在落实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明确投资者直接诉讼权、建立和完善集团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立专门的投资者保护组织等方面,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6年股票市场开市大吉,预示着2006年证券市场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市场。在这“十一五”规划开局的关键之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借此次监管工作会议之东风,我国的证券市场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转折,展翅腾飞,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