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B股回购还只是传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5:34 经济观察报

    钟精腾/文

  新年开盘伊始,被投资者遗忘许久的B股市场一改昔日颓势,领先A股大幅上涨。统计显示,2006年1月4日到1月12日,七个交易日深沪B股分别大涨了14.54%、16.89%,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5.65%。个股方面,长安B股暴涨五成,永生B、宝信B、轮胎B、华新B、深深房B、京东方B、皖美菱B等也大涨三成多。

  和以前一样,针对B股的大幅“异动”,“B股战略并购”、“B股回购”、“AB股合并”等传闻甚嚣尘上,这进一步加剧了B股的升势。

  但我们对B股目前传闻仍需辩证看待,客观分析。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成为B股新年领涨的导火索。《办法》明确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这给市场极大想象空间,使得一些已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B股上市公司闻风而动,如华新B股、长安B等成为本轮B股领头羊。

  AB股并轨可能是个趋势,但目前时机未成熟。B股定位的先天性不足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而后A股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部分,成为国内企业融资及资源配置主要载体;而B股作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窗口功能已完全被香港H股及红筹股市场所取代。

  目前B股再度成为继内部职工股、转配股之后的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B股其实也是股权分置的一种,其最有效的定位也即B股的最终归宿将是与同股同权的A股合并。从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境外股市看,当初类似于B股的外资股最终均与其内资股合并。但这需要时间,目前时机并未成熟,一方面,今年是A股股改年,股改的稳定压倒一切。因此在股改完成前,谈A、B股合并为时尚早;另一方面,B股合并仍有外汇等其他政策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B股回购”也仍停留在传言阶段。近期A股上市公司因为股价低估而纷纷推出回购计划,而目前不少B股跌破净资产,B股仍较其同股同权的A股有较大的折价。的确,从理念上讲,“把回购B股作为股改的一项举措”可一举三得:一是“符合股改不应损害流通股东利益(包括B股及H股流通股东)”的股改精神;二是B股市场已被边缘化;三是以低于每股资产回购严重低估的B股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且对公司业绩影响而言,同股同权的AB股仍存在较大的价差,回购B股较回购A股更显经济效益。其实在香港H股市场上,因股价低迷而回购H股已司空见惯,如

科龙电器、深圳高速等都曾大举回购H股予以注销。

  G永久是沪市首家进行股改的A、B股公司。在10月份的股改媒体见面会上,公司大股东上海中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表示,公司力争在2006年解决B股的问题,“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回购B股并注销。”这一度给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近日G永久董秘袁志已明确否定公司被列入了B股回购“试点”。

  “回购B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无论是大股东增持还是上市公司回购,都要求具备很强的外汇支付能力,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公司并不多。统计显示,目前B股股价两极分化,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三线股与其A股差价悬殊,但这些公司明显缺乏现金流。而绩优B股股改后股价基本与其A股自然接轨。其次,B股流通性明显不足,一旦有相关消息,B股股价即飞涨,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根本就无法低成本回购B。第三,目前含B股公司的股改已成功破题,市场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由A股股东协商解决的股改不会因为B股股东利益而节外生枝。最后,B股回归仍将面临外汇政策等政策障碍。

  可见目前B股回购仍仅是停留在传言阶段,即使有个股出现突破,也仅是个例,回购不会成为解决B股问题的主流方式。

  2006年,股改使得B股进一步边缘化,在完成超跌反弹后,B股难以持续走强于A股,但B股与其A股的联动性会进一步增强。

  (作者系新疆证券研究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