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国进民退不是走回老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1:51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 本力/文

  一些在“国退民进”中由国有企业重组而来,纳入民营企业旗下的上市公司,在2005年重组中却被国有(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收购,似乎有重新回到国有企业“大家庭”之势。其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逻辑?

  收购兼并应透明

  在几次“国进民退”式的重组中,国有企业得以最终胜出,成功入主,与其相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良好信誉大有关系。香港大学副教授肖耿对《证券市场周刊》说,同为企业,在相同的法制和监管体系下,为什么国有企业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因为国有企业至少还有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在起作用。民营企业恰恰没有这个约束。

  肖耿说,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收购还是其他所有制的企业来参与,最重要的是整个收购兼并过程是不是透明,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判断是否为市场化重组,关键是拿谁的钱来重组,如果像德隆打着民营企业招牌所谓的“资本运作”,拿银行的钱来“空手套白狼”显然不是市场化重组。另外,如果国有企业带着某种政策目的不计成本地扩张,出了问题,也不用负责任,这也不是市场行为。企业在重组中的扩张冲动不可避免,但重组有很大风险,市场化的重组需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完成,就谨慎得多,不会那么轻易出手。

  不是简单的重复

  “国进民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德隆、格林柯尔等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民营企业本身必然之问题,中粮、长虹等国有企业在“国进民退”重组中备受青睐也并非国有企业的天然优越。毋庸置疑,适应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监管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建设和公正执法将有利于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的形成,最终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山东大学产权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少安教授曾经对山东诸城国企产权改制进行过深入研究,对海信收购

科龙电器等“国进民退”事件他认为仍然是个别现象,只是因为备受关注,所以显得突出一些,并没有大面积的“国进民退”发生,改革总体的方向也没有改变。黄少安对《证券市场周刊》说,即便是海信重组科龙电器本身,也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国进民退”。海信这样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过多年改制,已经和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比较接近,不能简单地以国有企业视之。

  重在制度建设

  黄少安表示,如果不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假收购、真掏空”的故事还会更多,尤其是国外资本“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可能更加文明,手段更加高明,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资本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建设、完善至关重要。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认为,这些民营企业出现的诸多问题与股权集中度过高有关,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一旦“一股独大”会不利于形成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出问题。

  左小蕾表示:科学的制度一定要使责任和利益协调、对应,使其平衡、和谐,国企改革中激励机制和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对“科学发展观”和“

和谐社会”进行再认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