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新老划断是否提前成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08:47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本周一(12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27家公司宣布进入第14批股权分置改革。这是全面股改以来主板股改公司数量最多的一批,使市场很快联想到“新老划断”会不会提前?

  对于“新老划断”,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日被问及何时恢复新股发行时称,
“没有时间安排”。不过,“没有时间安排”背景下的“新老划断”,还是有比较清晰的时间表。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有关“股改完成总市值60%至70%的上市公司即可启动‘新老划断’”的观点,被市场公认为未来实施“新老划断”的分水岭。近两个月来,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市值公司进入股改程序的频率明显提高。例如,第14批股改名单中有17家国有控股企业,包括招商银行、火箭股份等央属国有控股企业。按照这样的股改发展势头,一些市场人士预测,到达李青原所述的“新老划断”分水岭,估计明年5月前后就有望实现。如果囊括大市值国企的沪市加快股改速度,“新老划断”的时间点甚至可能提前至明年一季度。由于上证50指数对上证18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约占七成,上证18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又超过六成,优先考虑上证50、上证180成分股股改方案,在部分人士看来就可尽快实现“新老划断”。

  “新老划断”是否应该提前,已经成为一件很矛盾的事,各方观点不一致。原中国

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日前指出,“近年大量优秀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内地股市渐成次级市场,甚至造成恶性循环。”优质企业赴海外上市,原因之一是国内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提出恢复和改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重要性。按左小蕾的观点,提高股市投资价值无非两种手段,一个办法是切实改善存量上市公司质量,让不好的变成好的,但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见效的事情;另一个办法就是增量发行优质新股,让好的越来越多,从而增加市场的整体投资价值。相比之下,后者的实施难度显然更小,且只有通过优质上市公司的扩容,才能吸引社保基金、
企业年金
这样的真正的投资资金。

  与左小蕾观点遥相呼应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赚钱难的抱怨。2003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首创置业等国有企业赴海外上市;2004年,中芯国际、蒙牛海外上市;2005年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有基金经理称,“目前A股大部分是周期型企业,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些A股很难有好的盈利。现在很多大型国企都到海外上市,如果在国内上市,相信我们的业绩会大大提高。”然而,“新老划断”提前将引起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紧张。原因很简单,“新老划断”意味着重开A股市场融资功能,没有新股发行的大盘况且如此脆弱,“新老划断”则可能让大盘承受更大压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上月曾表示,按照原来的分析,压抑股价的主要原因是

股权分置问题,但股改实施后,股价并没有如愿上涨。这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预期。显然,在当前点位进行新老划断,可能对股改的整体推进带来不良影响。一贯言辞激烈的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更是指出,将“新老划断”、发行新股坚决推后,推到2008年全流通之后。他认为“李青原等人的‘新老划断’快出论可以休矣”,当前的主要矛盾及主战场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发新股已跌成这样,再发新股、再融资,人们就绝望了。投资者会不会因为“新老划断”提前而绝望?即便力促尽早“新老划断”的人士,也难以保证不会因此给大盘造成伤害。新股发行于去年起之所以暂停,主要还是为了给股市喘息的机会。

  “新老划断”及恢复新股发行,必须考虑到两点:一是股改的进程,二是市场承受力。就股改进程而言,单纯以股改完成总市值作为进程衡量标准未必妥当,还应该考虑股改完成上市公司的家数。大市值国企上市公司率先股改,即便股改完成总市值达到60%至70%,股改未完成公司的家数实际比市值占比要多得多。新股发行一旦开闸,很可能冲低后续股改公司的对价水平。如果“新老划断”后屡屡出现股改“触礁”,对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不利。而且,全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已明确“要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新老划断”操之过急而影响到股改的价格预期,岂不有悖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主旨。判断市场承受力,是作出“新老划断”决策的另一关键。正如刘纪鹏所指出,股市一再低迷是因为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预期。那么,恢复新股发行引入新上市公司比继续暂停一段时间的新股发行,究竟哪一种政策安排更能够激励市场信心呢?以往新股发行沦为“圈钱”的负面形象,使不少投资者不是盼望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而是担心所谓优质公司也只是上演一场“圈钱”游戏。所以说,“新老划断”是否该提前,还需要管理层更慎重地做出安排。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