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再评建行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7:05 金时网·金融时报

风物长宜放眼量--再评建行上市

  昔闻

  前段时间,建行在香港招股上市获得了成功。但随即在网上出现国内学者对建行是“人造美女”,是“麻雀变凤凰”的说法。这种说法的一个论据是:“为了把建行改造成‘美女’,政府花了大约4600亿元人民币”的“整容费”。对此,笔者也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都在为此而努力工作,其他商业银行也在想方设法加快自身股改上市的步伐。应该说,这一目标不仅仅是政府的主导,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国内银行业竞争的迫切需要。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为了确保国内金融安全稳定,确实没有少动脑筋,也确实没有少花本钱。诚如有的学者指出,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救助颇有“父爱”情结。在资本金上的注入和在不良资产的消化处理上,整治救助活动接连不断。近日更有业内人士统计,自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为保持金融稳定,大体投入了3.24万亿元人民币的成本。且不说这个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即便确实如此,也只能说明中国政府对国家金融稳定工作高度重视,也说明国家目前有能力解决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国家宁愿做一些未雨绸缪或“花钱买机制”的工作,以避免银行系统因内部和外部各种问题交汇、激化甚至出现剧烈震荡后再去亡羊补牢。这种带有补救性、前瞻性、预见性的处置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国家累计花上3万多亿元的成本能够避免类似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持续10多年的经济萧条,能够避免重蹈亚洲一些国家在1997~1998年因出现严重金融危机而使国民经济倒退若干年的困境,这3万多亿元开支也是不会付之东流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建行获得了其中大约4600亿元的“整容费”,约占上述“金融稳定投入”的14.2%。先不说学者们的计算是否有依据,但不管如何计算,建行的改制成本(“整容费”)也是最少的。但笔者不能苟同有关学者对建行是“人造美女”的看法。

  在笔者看来,建行不是“美女”,更不是“人造美女”。如果一定要打个比喻,笔者认为建行更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或者说是一个在参加国际大赛前获得良好心理、生理诊疗和一定营养补充后较有耐力的“马拉松运动员”。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奥运战略上,也有用举国优势培养尖子运动员的做法。当这些尖子运动员在国际运动会的舞台上获得冠军,高奏国歌升起五星红旗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感到扬眉吐气而喜形于色,恐怕不会有人去质疑或贬低他们的成绩不是靠自己努力拼搏创造而是靠国家用金子堆出来的。如今建行在香港的上市表现也不乏“冠军相”。据报道,包括超额配售部分,建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金额约达716亿港元,折合92.3亿美元。媒体报道建行在资本市场上接连拿了“四个第一”:有史以来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IPO;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IPO;亚洲企业(不含日本)最大规模的IPO;最近5年半以来全世界首次公开发行的最高纪录。此外,该项发行纪录还被列为全球资本市场第六大IPO。对此,即使是用苛刻的眼光来看待这几个数字,也不应该否认建行的上市表现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史册。事实上,正如并非每个运动员只要国家出钱、出力、出人去培养或宣传就可以拿到世界冠军一样,中国的商业银行也不是只要国家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就可以到境外资本市场拔得头筹。没有先天的基础,没有后天的努力,没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没有专业机构(中介机构、战略投资者、业务合作者等)的指点帮衬,没有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强大后盾和质量基础,没有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良好期待,仅仅依靠资本金和资产质量数据的短期改善,建行是不能在香港市场一举成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行上市的成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周小川语)。建行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企业在境外上市趟出了一条生路,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建行,其成功的示范效应更有益于国家,有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事实上,建行股价在经历上市10多日的基本稳定后,近几天已开始发力上扬。11月9日曾达到2.5港元/股,比发行价格上升了6.4%,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且保值增值效应已开始显现。据香港的一些投资专家估计,建行的
股票
已渐入佳境,后市可期。

  建行上市并非美女作秀。其在改制伊始,国家就给建行定位,不以上市而终结,而要求其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建行在改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总行到各分支行,从高管人员到一般员工,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局外人难以了解其详,但仅从建行近几年先后撤并了几千个低效益高风险的机构网点,分流了数万名员工的“减脂

减肥”行动看,建行员工的付出也是非常巨大且不应被忽略的。

  往事不能忘却,未来更待期许。建行在上市前夕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为投资者描绘的战略愿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招股书对建行的定位是,要把建行办成“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拥有一流员工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建行的这一战略愿景不仅对国家确定的目标进行了细化,而且立意更鲜明,眼界更广阔,目标更高远。办成国际一流商业银行,这决不是谁都可以自封或自吹的,而是要用业绩说话,要与同行比肩,要让投资者和市场认同。正因为如此,在建行成功上市后,董事长郭树清在庆祝酒会上一再提及:“此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并不是目的,也不是建行改革的最终目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领导也分别用了“作为探索者,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任重而道远”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话语勉励建行发扬成绩,再创佳绩,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这一切都说明,无论是改革的设计者或实践者,都是把建行定位在一个长跑运动员甚至是马拉松运动员的位置上。如今,建行作为领跑者,其第一圈可以说跑得比较出色(1.96倍的市净率即使与国际先进银行比也不逊色),但还有后面的十圈、百圈甚至是更长距离要继续跑下去。说实话,用国际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建行,目前“建行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也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郭树清语)。

  在近日公布的亚洲银行300强银行业绩排序中,中国内地银行的盈利状况在2004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上榜的20家国内银行共计创造净利润112亿美元,占亚洲300家最大银行2004年净利润的21.7%。其中尤以建行的59亿美元净利润在亚洲银行中名列榜首。这说明,在摆脱了资本不足、不良贷款率高等困扰后,中国的银行业还是能够站到国际同行的前排的。更何况,国家在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建行改制的一些成本投入,有的正在和将要继续发挥作用,实现保值增值,有的实际变成了其他行业、企业的资产,其价值并未损失殆尽;有的已经产生盈利效应,变成利润税收回报国家和社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