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两大股权改革旨在解放资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1:42 证券日报

  □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王健

  自从中国转向建设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社会资源逐渐转向了以资本的形式来衡量。金融市场作为将资本数量化的场所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各参与主体关注的焦点。计划经济的账房先生越来越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心脏,金融行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的血脉,它将“资本”送到最需要也最能提高效率的企业和个人手中。

  两个行业不同形式的股改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尤其是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10多年里,股份制改革就成为了中国经济生活的主题,大批的企业由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逐渐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也由原来的工厂计划调拨制度转变为股份制。但是,金融企业基本是按兵不动,还是保持了全部由国家100%控股(当然也存在零星的试点企业),在银行中甚至还在施行行政级别,俨然是一个政府部门。

  不过,金融行业也因为资本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推出而开始破冰之旅,过去的十多年里,资本市场一直是处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份掌控绝对控股权地位,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狭义的单纯的

股票买卖市场而不涉及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所有权交易,可以说是半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但是,它毕竟比银行业还是进步了许多,因为它已经含有了很大的市场化份额。

  到本世纪初,除了几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地方小银行是股份制以外,国有大型银行基本上还是施行行政级别类似于政府部门的社会机构,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随后,在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它的股份制改革,最终实现了中国建设银行最近在香港的成功上市,而且股份是全流通的,中国银行的上市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中国工商银行也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了市场经济中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

  而资本市场在2001年提出全流通之后的低迷给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为了实现资本市场的真正市场化运行,走出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步是迟早的事情。今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最终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并在两批试点之后全面推开。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子市场,它的完全市场化运行是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机制最终形成的标志,也是金融市场真正担负起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点所在。

  资本市场的完全市场化运行不仅仅是事关资本市场的事情,而且也是事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否能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比如,有很多人士感叹中国的大型企业都去了海外市场上市,这是上市资源的流失,仔细考量,并不是大型企业不愿意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已经比较市场化的企业的资本需求。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最亮丽的两道风景线。同属一个金融市场的两个行业不同的股份市场化改革都在向世人昭示着一个决心: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并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一个市场同样性质的改革

  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看似有势如破竹之态势,但市场化的道路会充满艰辛,因为这是没有走过的道路;不论是社会结构还是文化传统,对中国经济的制约和经济与之的互相影响都会在改革中以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来展示。

  现在,看似不同形式的改革却在走向同一个方向:金融业最终也要全面市场化。市场化的目标就是要以效率来配置整个社会的资源,而社会结构将会因此而承受相当的压力。也就是说,金融以效率的标准来衡量社会资源的时候,往往会对公平等社会的主要目标提出挑战。

  市场化改革需要社会其他层面的积极配合,否则就会举步为艰。此次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说是调动了社会各界的资源,因为它本身也是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从中央政府到各个主管部门,从证券公司到上市公司,从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到中小散户股民,只要和资本市场有点关联的都进入了这个博弈的大局。

  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似乎成为了一个国家主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与国际资本市场沟通的高层论坛。事实上,这次的商业银行改革的确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关系不大,原因也是国内资本市场无法承载如此大规模的融资,也难以担当起监督其进行股份制改革最终完成的重任。毕竟,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上市仅仅是第一步,最终的目标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化商业银行。

  对于占据国内金融市场份额高达70%的商业银行来说,解决了它的问题似乎就解决了最重要的一步,其实不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框架中,商业银行已经是日薄西山,而资本市场统治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原因很简单,商业银行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资源调配的效率需求,而反应更加快捷并能见微知著的资本市场恰恰能够满足资本对效率的需求,所以,中国的金融改革仅仅是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直到有一天,资本市场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子市场的时候,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才算基本到位。

  我们并不用担心上市资源的流失。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基本到位,不论是中国的大型企业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都会主动来中国市场上市,而不是现在的中国大型企业去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当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一个主要市场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市场的时候,很多企业自然会来中国资本市场挂牌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交易量也许会成为最大的一部分,这是市场的力量。

  在进行了20多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金融业提出了改革的强烈要求。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也就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改革的核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解放社会资本的过程。

  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虽然现在看似没有瓜葛的两项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最终会走到一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