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恢复T+0的呼声何以高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T+0”与现行“T+1”的差别是前者更加投机。然而,刺激投机难以从根本上“唤醒”股市,因为证券市场发展的真正瓶颈是投资价值和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张炜

  周三11月23日)有消息称,上海证交所明确否认上证50成份股先行改为“T+0”交易
的传闻,并否定了市场有关“T+0”可能从G股“开刀”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恢复“T+0”交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先是新版《证券法》问世后,有报道称,沪深交易所开始由有关部门对现行业务规则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两个交易所有关规则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T+0”制度进行研究。接着,在日前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召集银河证券等16家大券商开会时,16家券商普遍认为,股票实行“T+0”交易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应尽快在中国股市恢复实施。此次上海证交所否认的传闻则称,在目前整个市场还不适合恢复“T+0”的情况下,上证50成份股将先行恢复。

  “T+0”何以成为香饽饽?与宝钢权证的热闹有很大关系。被境外同行称之为“废纸一张”的宝钢权证,自8月22日上市交易以来,一直吸引着市场投资者的眼球并招来大量热钱入市。统计显示,在10月28日至11月16日的14个交易日中,宝钢权证共成交了240.79亿份,成交金额为341.01亿元,贡献出的交易手续费高达2.05亿元。宝钢权证如此活跃,当然是“T+0”推波助澜所成。T+0交易制度允许同一交易日反复买进卖出,给主导行情的机构与跟风的中小散户提供了足够的投机炒作“弹药”。11月23日,武钢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同时上市,可宝钢权证依然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宝钢权证没有被权证市场扩容所“压倒”,再次显示出“T+0”的能量,是“T+0”缓解了扩容带给宝钢权证的资金分流压力。

  既然宝钢权证价格炒了上去,又能带来可观的交易量,“T+0”自然重新激起市场各方的兴趣。国内

证券市场目前最缺的一是股价,二是成交,有此两样岂不是带来各方的双赢?一言以蔽之,支持重开“T+0”交易的人士认为,这将是一项刺激证券市场复苏的好政策。最为支持“T+0”交易的当属券商,整体陷于困境中的券商几乎将此视作“救命稻草”。2002年至2004年,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比重逐年递增。2004年,券商收入排行榜前20名中,除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低于50%外,其余均在90%以上。如果“T+0”对宝钢权证的推波助澜效应扩大到整个证券市场,券商岂不就能够靠经纪业务收入倍增而得救了。

  然而,“T+0”能否救活证券市场还是个未知数。一方面,“T+1” 使得中国

股票市场牺牲了部分流动性,熊市五年来,股市流动性不足的弊端被屡屡针砭。另一方面,目前股市的困境不在于缺乏资金,而是缺乏投资者信心,缺乏投资者对市场价值增长预期的认可。“T+0”与现行“T+1”的差别,是“T+0”交易更加投机。虽然现在的市场已不是1996年“12道金牌”打压投机时的市场,但由“T+0”增加投机就能拉升投资价值吗?说到底,市场估值是由投资价值决定的,而非交易制度所能“越俎代庖”。

  显然,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不在于缺乏投机,市场中不乏“涨停板敢死队”。真正的瓶颈问题是投资价值和市场信心,刺激投机难以从根本上“唤醒”股市。而且,最能从“T+0”交易中得利的是机构或庄家,普通散户投资者根本就跟不上庄家炒作的步伐,结果可能因“T+0”的纠错机制而越纠越错。

  管理层一再强调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毕竟宝钢权证的高度投机也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因而,“T+0”交易难免诱发的投机行为,必然使管理层对恢复“T+0”的呼声慎之又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5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