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黄湘源:证监会当务之急是提高执行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2:21 证券时报

  黄湘源

  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对股市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可惜的是,人们无法忘记,几年以前,国资委、证监会也曾以“清欠”为突破口大张旗鼓地抓过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可是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非常严重。

  清欠是这两年国资委和证监会的重头戏之一。2003年9月,国资委与证监会联合颁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历史形成的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在每个会计年度至少要下降30%,三年之内基本解决问题。可是,实际情况离要求相差甚远。2004年末的大股东占款总额仍达509亿元,仅下降了68亿元;加上416亿元的违规担保,关联方实际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达925亿元,几乎又回到了2002年进行普查那时的水平。尽管在此次发布的新文件中,再次提出了一年半的限期,口气似乎比上次更为严厉,但是,无形之中却等于又多给了半年的宽限期。这对于政策的权威性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讽刺。人们不禁要问,假如到时候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不是还可以再延期?如果是这样,政策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上市公司的清欠,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煤矿的官股撤资。李毅中新官上任就单刀直入抓住要害,限令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入股煤矿的,必须在限期内撤资,否则,一律就地免职。可是,9月22日限期到了,照样有人按兵不动,有的地方不得不将限期一再宽延。发生在煤矿的这些情况同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的久拖不决非常类似,不难设想,如果监管的刀子依然不狠,重锤总是高举轻落,耗子不怕猫的反常现象怎么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部门出一个文件,无论其内容有多好,如果并不能付诸实施,无非还是纸上谈兵,其实是不能称之为利好的。动辄将一纸文件称之为利好,无济于事。前不久,新《证券法》一出台,国人赶紧微言大义生发出许多的深远意义来,而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

证监会主席考克斯却不解风情地说,问题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法律是否足够,而在于执法,在于使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符合那些法律要求。尽管考克斯的直言不讳也许不大受人欢迎,但是,平心而论,他的话确实击中了问题的要害。中国股市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难依。中国股市也不是没有可以称为利好的政策,而是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再大再多的利好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利好的刺激作用必然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而渐次减弱。同样的道理,政策的信用程度也会随着失信次数的增多而越来越低。即便是政策仓库里仍然不乏可以称为利好的东西,可是,如果不在提高

执行力上下工夫,再好的政策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愿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6条意见出台之后,相关各方能真抓实干,彻底解决大股东占款这一顽疾,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