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报危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5: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靠天吃饭的券商,在市场行情单边下挫的2005年上半年,颓势依旧难改。 中国货币网显示,成为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64家证券公司需在7月20日之前公布半年报,截至7月25日,共有48家券商完成了该项工作。
据统计,已公布半年报的券商净利润总和为-15.56亿元,平均每家亏损 3242.5万元。其中,盈利15家,亏损33家,亏损比率高达68.75%。 券商人士普遍认为,造成券商业绩颓势不改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持续低迷。在这短短的6个月中,大盘下跌幅度达到14.65%,股票成交金额也由上个半年度(2004年下半年)的16297.46万元,下降为14210.7万元,减少了12.80%。 此外,受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也告暂停。在2005上半年中,证券市场筹资共402.6亿元,其中六月份筹资额为0。对比上个半年度筹资652.24亿元的数据,同比又下降38.27%。 市场人士认为,在靠天吃饭的市场环境之下,绝大多数券商的生存面临严峻考验。 冰火两重天 券商人士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营业部年平均成本大约在500万-600万元之间,而按照市场年交易量/营业部数量×0.2%(平均佣金率)+100万~150万(营业部平均年利差收入),可以计算出营业部部均收入。 在经纪业务惨淡经营的同时,投行业务、自营收入是否能够为券商带来高附加值的利润来源呢?券商的年报、中报恰恰提供了相反的答案。 中国货币网提供的48家券商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总计达到3554083852.25元,平均每家为74043413.59元。 在手续费、投行、自营和受托理财四大收入来源中,手续费收入所占比例达到82.5%,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投行仅占18.84%,而自营收入和委托理财则是亏损大户。 据统计,48家券商自营总收入为-1284823698.84元,平均每家亏损26767160.39元。委托理财收入为-228791.51元,平均每家亏损4766.49元。 虽然行业大面积亏损,但也有个别券商获得了高额盈利。券商半年报显示,中金公司以净利润211965513.00元独占盈利鳌头,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1.01%。排在利润额后两名的是红塔证券和广发证券。它们的利润额分别为61589613.07元和33071400.20 元。 这三个券商的收入构成也不尽相同。中金公司75%左右的营业收入来自证券发行;而在红塔证券的收入中,自营占比高达75%;广发证券则比较平均,经纪业务占了50.67%,自营占了15.30%,而投行也贡献了8.95%。 长江证券人士指出,从收入构成来看,中金收入主要来自于无风险或低风险的服务佣金,这种模式是许多国际投行采用的,也是国内券商发展的趋势。不过,从券商的自身情况来看,很难拥有中金这样的背景和资源优势,也很难复制其盈利模式。 他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券商来说,自营还是产生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把握好机会,就能够收获高额收益。 另外,受托理财亏损大幅减少是中报的一个可喜之处。券商委托理财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券商财务报表中的问题大户,很多表外委托理财无从体现,或是出现巨额亏损。去年证监会要求清查不合规的委托理财后,在2005年中报中,只有20家券商还存在此业务,并且其中有5家是创新试点券商发售的集合理财产品,可以获得稳定的资产管理收入。 不过,南方证券财务人士认为,因为是未经审计的半年度报表,券商仍然有粉饰、调节报表的空间。现在正值合规类券商的申报、审核阶段,一位券商财务负责人表示,“很多券商会有粉饰报表的动机和动力。” 创新试点的无奈 作为证监会审批通过的创新试点券商,往往被看作券商行业的标杆。截至7月25日,除中信和华泰之外的10家创新试点券商公布了自己的中报。 10家创新试点券商的业绩相差很大,中金公司列为盈利第一名,而国信不仅是创新类券商的净利润倒数第一,也位列全体券商的盈利之末。除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尚有盈利外,其余券商成绩皆墨。 某资深券商人士表示,影响这些券商的主要因素包括股权分置改革造成的证券发行暂停、市场单边下挫带来的自营亏损等等,高额的自营亏损甚至使国信证券和长江证券出现了营业收入为负的局面。 南方证券财务人士表示,将营业收入记为负数的行为值得商榷。他指出,财务报表中应该收入是收入,支出是支出。例如发行承销这种科目,如果没有业务,收入应该记为0,为承销所作的花费应该计入“营业支出”。如果在收入各项中出现负数,这样的报表不能反映正常的收支情况,并且有避税的嫌疑。 某券商财务负责人则认为,自营亏损过大引起营业收入为负是正常的行为。因为自营和委托理财主要靠差价收入,如果卖出价比成本价低,当然应该记成负数。 另外,对于创新试点券商暴露出来的大额自营亏损,财务人士有不同的理解。 南方证券财务人士认为,两种情况可能造成高额计提自营损失。一是财务调节的手段,券商对自身拥有的证券做了较严格的计提,将不少科目的亏损都放在了里面。据悉,长江证券因为是ETF的做市商,就将自身被动持有份额的亏损计入自营损失,实际上并没有亏这么多。二是券商可能为配合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联手坐庄,先将自营的亏损显示出来,然后慢慢建仓,到了第三季度股票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券商就可趁机变现。 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创新试点类券商可创新的地方很少,券商业务基本都是同质化竞争,要想恢复券商的生机和活力,证券市场的创新权力应从证监会手中下放到券商。 他认为,虽然证监会和证交所近年来努力推出创新产品,但这种产品不一定符合市场需求,因为从推出过程来看,并非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制衡的结果。反之,券商自行推出的创新产品,会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更能够满足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获利、避险等需要。 重组重生? 在64家同业拆借会员中,还有10多家公司并未公布其财报,有的是破产关闭的券商,如大鹏、北方、汉唐证券,有的则是处在重组期间,不愿意公布半年报的券商,如北京证券、中关村证券等。 说起券商重组,现在的阵营不可谓不大。在市场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国资独大的全国性券商,还是安居一隅的地方性券商都加入了谋求重组的大军。 从现有的券商重组途径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央行委托汇金、建银投资重组券商,另一种是券商自身通过股东间的增资扩股或寻求外部股东等方式重组。两种方式殊途同归,都是希望获得新增资金,起到改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作用。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即使券商找到了注资方和重组方,能否达到改善业绩的初衷仍需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毕博咨询资深顾问表示,现在中国券商面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券商数量太多,市场没有这么大的容量。今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大券商兼并中小券商,超过半数的券商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淘汰。 事实上,从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来看,看好券商今后盈利能力的并不多,这种观点使得市场很多重组传闻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兴业证券作为一家经营管理颇有特色的地方券商,寻求增资扩股已有不少时日。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最早兴业和华润集团谈判得非常好,协议书都差点签了,最后时刻,华润方觉得看不清楚盈利前景而选择放弃。而在去年,兴业和同属东南的华泰证券接触甚密,华泰证券还多次派人实地考察兴业,但是华泰增资入股一事最终还是在董事会上遭到否决,理由同样是盈利前景不明朗。 资深市场人士认为,面对券商危局,除了券商应该苦练内功外,监管部门也应该反思。好的证券市场不仅仅要有严格的监管体系,还应该给市场各参与主体提供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要达到这一目标,有一系列制度化、系统化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通过单纯的增资扩股很难改变券商的困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