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华夏证券:一家“老字号”的陨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4: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欣然  北京报道

  “干了大半辈子把公司干没了,唉……” 日暮时分,一位在华夏证券工作长达十余年的人士消沉地感慨。

  喧嚷了整整一年的华夏证券重组即将收尾,这家屹立于市场13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
将不复存在,取代它的将是一家名为中信建银的公司。

  重组曲折路

  华夏重组后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将持股60%,建银持股40%,目前还无法得知中信与建银的具体出资数额。

  据记者了解,早在央行宣布给几家券商再贷款之前,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就为重组从央行争取到了资金。原因也很简单,这两家公司的前身都隶属于银行,在银证分离时,公司已经背上了包袱。

  据了解,央行再贷款将代替还未成立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垫付华夏证券的保证金缺口,建银和中信的资金用于收购华夏的证券类优良资产,其余资产将进入清算程序。

  另外,由于央行再贷款由建银和中信负责偿还,建银和中信还将作为华夏证券的债权人进入到华夏证券的清算程序。

  华夏证券的重组历时一年,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去年10月,市场传出华夏与信达商谈重组的消息。当时坊间猜测,由于建行是华夏的债权人,建行可能将债权剥离给信达,尝试以债转股。此消息传出时,信达和华夏刚刚签完保密协议,两家公司的老总颇为震怒。

  信达之所以参与到华夏重组中来,主要原因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迫切面临着转型,当时已托管了汉唐证券,急于开拓证券业务,此方案因在更高层面遇到阻力因而未获成功。

  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收购广发失利的中信证券主动接触北京市政府以及华夏证券,希望能够重组华夏,此时北京市政府也正急于给华夏再次寻找买家,双方一拍即合。

  中信的重组方案几经修改。最初的方案是中信集团出资20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弥补亏损,13亿元用作股本金。老股东权益打5折,即从27亿缩为13.5亿,同时向投资者保护基金申请20亿元贷款。这样,中信集团将持有重组后公司50%以上的股权。

  中信集团不愿意承担如此大的窟窿,双方谈判的过程长达半年多。随后一个多月,方案变更为中信集团仅出资5亿元,老股东权益减值30%,同时中信集团和北京市政府合力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申请50亿元贷款。

  3月底本报记者得到消息,汇金公司出现在中信重组华夏的谈判桌上。

  “汇金公司的出现其实也不难理解”,消息人士解释,“反正肯定是要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央行不愿意拿钱填无底洞有去无回,于是就以汇金公司的名义参股。”

  但在汇金参与之初有一条就已经确定,即汇金公司在此中间将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将来汇金会择机退出。这一点在参与主体由汇金变为建银后,也没有改变。目前,华夏证券顺利进入国务院由汇金和建银重组券商第一批的四家名单中。四家分别是:银河证券、华夏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

  与其他三家不同的是,重组完成后,华夏证券将不复存在。

  华夏缩影

  华夏一位接近决策层的员工说,现在回想起以前的做法,很多都觉得很可笑,还有一些做法根本就是违法的。

  这些可笑或者违法的做法集中在挪用客户保证与大量投资实业上。

  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和国泰证券等三家老牌券商组建于1992年。三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均为10亿元,这在当时可谓规模巨大。三家公司的注册地分别为北京、深圳和上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牵头组建,是内地首批成立的全国性证券公司,并称为三大中央级证券公司。

  来自工商银行的邵淳、来自农业银行的沈沛和来自建设银行的周汉荣分别担任三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裁。

  “证券公司成立初期大部分人都是从银行系统出来的,当时就把客户保证金看作是银行存款,公司是可以用的。”

  1993年10月,人民银行召集这三家公司董事长在北京开会,会上确立了证券公司要证券与实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思路。随后华夏证券和其他证券公司一起,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实业投资热潮。

  很快华夏证券成立了投资委员会,提出在保证主业的前提下,向油井、贸易、房地产全面开花。

  1996年华夏证券利润高达10多亿元。1996以后,管理层发现,大量实业投资严重拖累公司业绩,开始收缩投资战线。

  当1999年邵淳结束在华夏证券的工作时,留给下一任经营者的是巨额保证金的挪用与巨额的不良资产。

  后来华夏证券成立了华证资产管理公司,将这些实业资产从证券公司剥离出去。

  三个人的战争

  华夏证券沦落至此,与三个人息息相关,他们是邵淳、赵大建和周济谱。

  邵淳曾向媒体表示,自己给华夏留下的是挪用保证金57亿元,实业投资30亿元。他认为,1999年总计30亿元的实业投资,“已经收回资金30亿元,并且实现利润10多亿元。”“而且,处理变现的资产只占全部实业投资项目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还在收租。”邵淳认为,这些钱基本上可以填平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窟窿。

  但据记者了解,当时国务院曾经考虑过是否关闭华夏证券,但是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正庆回答:“关闭容易,先拿出60亿资金来还客户保证金。”在1999年,60亿还是个相当吓人的数字,国务院当时决定,让华夏证券在发展中消化包袱。

  如果中国的证券公司能够在该关闭的时候关闭,没有以后的增资扩股等数次救助浪潮,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政府要拿出几百上千亿来买单的局面。

  邵淳离开后,四人领导小组进入华夏证券,赵大建任领导小组组长。

  赵大建认为,自己1999年接手的华夏证券背负着57亿挪用保证金的窟窿和60亿不良资产。他说,公司为了归还保证金,不得不大量对外融资,先后归还保证金41亿元,因此公司承受了近20亿元的高额财务费用。

  2001年5月,原在中经开下属公司任职的周济谱来到华夏证券,担任董事长一职,赵大建担任公司总裁,二人水火不相容。这一年下半年开始的漫漫熊市,使得原本想在发展中消化包袱的想法落空。

  从1999年底至2001年5月,华夏证券实际上由以赵大建为首的四人领导小组管理。2000年赵大建斩仓卖出厦华电子(资讯 行情 论坛)(600870.SH)和天歌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000509.SZ,重拳出击太极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600129.SH。

  怀疑赵大建的人认为,厦华电子资质不错,不应在2000年选择卖出 在2002年“6#zhPoint#24”行情中,太极集团曾摸高到近38元,正是变现的大好机会,华夏证券选择增持太极集团更是不可思议。

  赵大建认为,2000年处理厦华电子和天歌科技虽然亏损七八亿元,可是如果拖延处理,这两只股票只能亏损更多。对于在“6#zhPoint#24”没有抛售太极集团,他解释,2002年年底开始,公司自营和委托资产管理直接归董事会执行局领导,对董事会负责,他自己已经不能实际控制这两项业务。

  在此期间,华夏证券的自营还表现在投资西藏矿业(资讯 行情 论坛)000762.SZ项目造成巨额亏损。反对赵大建的人认为,在四人领导小组任内,华夏证券自营亏损25.2亿元。

  谁来为华夏证券负责,负怎样的责任?曾经是中国最老牌券商之一的华夏证券陨落了,旁观者不禁要问:中国的证券公司何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呢?逝者已矣,但当前新一轮的券商救赎能够在机制上给券商带来根本性的转变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