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广州控股对价方案:不要孤独求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0:16 证券日报 | |||||||||
(记者 崔保新) 广州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和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两家同时公布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公司,在市场上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前者惨遭滑铁卢,复牌即遭跌停板,网上骂声不断;后者喜获开门红,复牌即被大单逼至涨停板,网上赞誉有加。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为什么流通股东对于广州控股方案不予认可?其原因恐怕要从公司自身寻找。综合近日媒体的报道,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流通股东意见是: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不愿意也不敢做出明确承诺,使流通股东心生恐惧;二、募资圈钱出手不凡,上市8年圈钱24亿,而在对价时却格外小气;三、业绩逐年下降,净资产收益率递减,流通股东对公司未来忧心忡忡;四、方案不仅诚意乏陈,创意更缺,反映与各方沟通不足,草草出台。 面对市场汹涌的反对声浪,恐怕是广州控股管理层也始料不及。试想,在一个上市8年经过三次募资后,国有股占74.21%的公司,其每年例行股东大会、董事会怎样开?一股独大,一言谈,一风吹,久而久之助长了公司管理层的官气、霸气、傲气,“三气”之下便生出一个受到大多数流通股东齐声讨伐的方案。 广州控股方案出台后,在看似热闹的斥责声中,一场新的博弈开始了。有专家计算,按广州控股的情况,其对价应该是10送4股,而不是10送2.5股。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远离媒体闭门造车的人们难以想象的。首先,在舆论推动下,一旦在社会上形成10送4股底限的共识,那么,多送的部分是对流通股股东的合理补偿,还是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如果是后者,方案的始作俑者该负何责?其次,在多次博弈中,受损失的公司社会形象又该谁负责?再次,不断增加的博弈成本又由谁承担?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使一些公司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当招牌,拿中小股东利益当儿戏,视投资者关系为笑料。这种制度害了国家,害了股民,害了公司,是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了。广大投资者与广州控股方案的博弈,就是要坚持“三公“原则,维护中小股东利益,要求公司注重投资者关系,这些不正是中国证监会所提倡和鼓励的吗?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叫孤独求败。孤独者,孤家寡人也。在资本市场上,只重圈钱,不讲回报,只关心自身利益,侵犯中小股东权益,霸气十足,损害投资者关系,便是典型的孤独者。在江湖上,孤独者尚可凭借武艺独步天下、逞强一时,而在众多利益汇集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孤独者财大气粗,恐怕也寸步难行。 孤独求败,孤独者必败,但愿他只是书中戏说的武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