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为何恐惧高管购买自家股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唐福勇

  由于跌破股票净资产,海王生物(资讯 行情 论坛)与红豆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的高管们决定用个人资金购入不低于50万股的流通股股票。虽有众多人士认为这是一种激励行为,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但笔者却越想越觉得心中恐惧。

  恐惧在于中国的股市与境外和香港不一样,香港李嘉诚可以通过增持旗下公司股票来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因为那是他自己旗下的公司。国内的众多上市公司则不一样,因为更多是国有控股的公司,哪个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敢称这是自己旗下的公司?既然资产大部分是国家资产,高管个人购买公司股票则由高管人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股东身份,而且购买的股份越多,自身的股东身份就会越大,说不定还列席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这种集管理者、经营者与股东(或者可能成为大股东)身份显然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点异样的感觉,毕竟不是私人公司。

  虽然目前上市公司中高管也有公司股票,但多是象征意义或激励意义。如果没有国有资产在公司里面,相信这种高管自购股份的行为的确可以增加外在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甚至因为有资金的注入而带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或走出困境。

  但恰恰中国沪深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大多数并不是这种状况。于是恐惧在于,高管在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时进行自购股票,在实质意义上却有所谓的MBO或管理层收购一样的味道。此风一开,到时估计难以清算这种既有国有股,又有社会法人股,还有流通股及流通股中的高管持股。也难以给未来这些公司定性。并且,如果效仿者众多的话,今后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似乎更难摆正身份。而如果成为了大股东(不管是流通股大股东还是非流通股大股东),今后公司的监管或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

  令人担忧的是有人统计,到目前为止,沪深股市中约有30%的上市公司股价跌破或接近每股净资产。在当前这种股指仍处跌势的情形下,是否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高管进行自购股票的行为?

  笔者恐惧的还有,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自购股票到目前为止好象没有什么相应的法规条例,如果一旦由高管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股股东,是否会使现有的公司性质发生变化?今后在对高管的监管上又应该如何对待呢?

  有人或许会说,证监会6月6日不是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吗?但显然高管自购流通股与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有着本质区别,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是指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予以注销的行为。并且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回购股份中只有忠诚守信,勤勉尽责的责任。另外,高管自身购买流通股,是个人行为,而回购是上市公司的公司行为。同时,上市公司的回购要报证监会审批,而高管自身购买流通股并无此限制和要求。

  过去许多历史的事实也让我们感到担忧,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搞不活,但一破产重组收购成私人企业后,却能起死回生。如今这种由于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后高管进行自购,的确容易让人有此联想。另外,中国上市公司上市本身就是为了募集更多社会资金以更快更好的进行发展,解决资金瓶颈或流动性等问题。如果上市公司只是希望通过高管自购流通股这种象征意义来达到社会对公司信心的话,这自然是无可厚非。但以目前中国股市现状来看,高管少量的自购流通股能否力挽公司股价,多数人会持怀疑态度。

  鉴于国内股市的特殊性所在,就像不能与国外用同一个标准来计算公司市盈率一样。对此新现象,监管部门是否也应尽早注意,并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制定不同的规则,以适应不同公司高管在这方面的不同需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