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否利好 别看广告看疗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1:53 新世纪周刊 | |||||||||
撰文/徐胜治 股市不涨谁之过?重振股市如何做?为何利好频频,股市却跌途依旧。令人应接不暇的各项政策更像市面上那些眼花缭乱的广告。至于疗效嘛,就像庸医开药,吃了看! 如果你现在去问证监会的领导:“近期出台的政策是不是利好,股市会不会因此而走
谁说话管用? 上周末的时候,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发表了题为“股改要完善共同利益机制”的讲话。讲话中提到:股改不是简单的对价支付、股改也不仅仅是现实利益的给予,而是要重视长期回报、股改应该做到机制的转变、股改不仅仅是单个公司的问题,而是建立共同利益基础和良好的股市文化。 证监会的态度从长远角度看确实是一种利好,屠副主席的观点也无可挑剔,但长期以来的一种现象却很难让投资者满意。从“国九条”开始,管理层一系列针对股市的政策或者是领导讲话,都在给投资者描述这样一种承诺:我们会加大力度规范股市,也正在采取措施促进股市稳定运行。尽管目前的走势很不稳定,但是未来的股市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不过,对于这样的承诺,现实中的投资者却有着自己的分析。即股市运行不稳定,投资环境不好,管理层正在采取措施改变这一切。但是目前股市还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投资场所,如果有一天它真的进入到一个稳定运行的规范环境,那时候才值得真正去投资。 如果你去采访证监会或者国资委的领导,甚至去采访亏损严重的各大券商,问他们现在可不可以投资,我想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一致的。大家都会说要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要对股市的未来充满信心,股市的转折就在不久的将来。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地方,比如说去一个大商场,或者就蹲在马路边随机拦住行人,问他们想不想炒股,答案会怎么样呢?这个调查我没有做过,有兴趣的人可以试试,不过偶尔我听到过的标准答案包括:你以为我傻呀?等股市收拾好了我再来吧!……等等。 看样子股市确实有问题没有解决。股市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全流通吗?全流通确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它只是股市的普遍原则而不是存在核心。屠光绍副主席意识到这一点,提醒大家要注意完善共同的利益机制。共同的利益机制是股市存在的核心吗?也不是!股市存在的核心是投资收益。 股市是个投资场所,人们之所以进入股市是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衡量之后选择了股票这种投资品种。而任何一种投资都有成本和收入的核算,然而有人算过一笔账,中国股市迄今为止的运行成本远远超出了它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投入的财富不仅没有增值反而遭受损失,这种局面不改变,采取任何其他措施都无法提高股市真正的吸引力。 何时投资者不再需保护? 在上周末消息面利好中,管理层特意强调了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其中包括了再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允许基金管理公司用股票质押融资、推进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取消对国企投资股市的限制等。 有人由此推断下半年的资金面将出现转折。但是这种资金面的转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如果不能吸引真正的公众资金介入,这些措施除了QFII之外,归根到底也是政府调控资源之间的左手倒右手。 关于扩大资金入市一直有一个难题,那就是股市自身的投资回报问题,这不是炒作能够解决的。 就像扩大货币投放量不能到大街上去撒钱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摁着别人的手去买股票。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觉得投资股市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不用开闸放水,资金自然也会进来。 规范股权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扩大资金入市,对股市来说这些都是利好,但是这一系列利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股市存在的目的当然是提供投资收益,如果上市公司仍然不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而是热衷于利用上市公司搞资本运作,不创造实质的财富增值给投资者提供回报,那么股市的目的就没有达到,手段也就失去了效果。 股市应该回归它的真正面目,这才是真正的长远利好。在股市还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股市之前,对它的一切评价还只能是个未知数,我们只能抱以良好的愿望。 当“保护投资者利益”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时,投资者不可能不感到害怕。自己的合法权益却依赖于别人保护,恐怕不是那么令人放心的事情。什么时候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不再需要各有关方面来保护,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股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