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中国股市:短期救市政策取代长期目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1:53 每日经济新闻

  一新市场发轫、发展的过程,就是相关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目前,中国股市面临制度瓶颈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政策对市场产生干扰,投资者在无所适从之后,利好政策逐渐失效,最后被投资者负面解读。这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

  这一负面演化路径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在一些政策的制订过程中,缺乏战略性眼光,短期目标往往压倒长期经济目标,这导致某些政策前后矛盾。例如,为筹措社保基金,2001年夏,两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股市政策被推出:5月,出台了按市价减持国家股的政策;7月,派出调查组行政追查国有银行的违规资金入市,以实现筹集社保资金和挤压股市泡沫的双重目的。同年12月出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再次强调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规定在社保基金建立的初始阶段,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外的中央预算拨款仅限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但在一切政策为股改保驾护航的今天,出台的利好政策中包括一条:加大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入市力度。

  我们无法从前后不一的政策中找到明确的逻辑因果关联:目前的股市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吗?社保基金如果充裕到足以拉升股市,当初又何必减持国有股募集社保基金?

  其次,一些政策使法律边缘化。在一个完善的制度系统内部,下位法必须服从上位法,政策应该服从法律,如果法律滞后,有关部门应该完善法律,或加快立法进程,也可以用司法解释救急,而不是以政策取代法律,使法律丧失尊严。

  如近期出台的利好政策中,包括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现行《证券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也许有人说,《证券法》规定的是不准炒作,而不是不准投资,但有关部门用什么监管措施来区分交易时限?起码现在还没找到好办法。如今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使炒作与投资的界限在无形中消泯。

  再次,一些政策为大的利益集团所左右,最后的市场效果适得其反。例如,围绕着宝钢增发前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但股市不涨反跌。在证监会负责人畅谈股市八大敏感问题、称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条件已具备后的第三天,宝钢增发公告就接踵而至。利好政策为增发护航,这种有违市场基本诚信的做法,将以破坏市场的信任基础为代价,从而导致股指连连下挫。

  股权分置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只要能够推进市场化进程,应该就是好政策。但为利好而利好,不惜前后矛盾、不惜突破法律底线、不惜违背诚信原则,这些反市场化取向的做法正在遭到市场的报复。

  作者: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