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的资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5:33 《经济》杂志 | |||||||||
据《经济》杂志调查众多证券公司发现,在证券公司的注册成立之初,当地国有投资公司往往联合其他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地方政府在付出一定的“真金白银”之后成为证券公司的“间接”大股东,在行情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证券公司获得巨额的现金流,行情不好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会鼎力支持。 1995年初的“327”国债期货交易中,70%以上的证券公司亏损额超过注册资本10倍
在这一轮灾难中,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的山东证券亏损达5.26亿元,但在政府的推动下,山东省资产管理公司迅速以承债方式收购了山东证券,同时合并烟台证券公司、潍坊证券公司以及山东财政国债服务中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次动用的资金除5亿元亏损外,还包括6亿元的不良资产,“山东省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说是为挽救山东证券而成立的,因为除了投资山东证券,并未真正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证券公司的窟窿只有几亿元,地方政府一般会“一劳永逸”地直接注资,如果窟窿越来越大时,就会选择别的方式来补给资金,如合并证券公司、增资扩股以及寻求央行的再贷款等。 中国证券界较有影响的两桩证券公司合并案例发生在上海市。1995年的“327”大案之后,一次性亏损20亿元的万国证券在地方财政的鼎力挽救下,被并入上海另一家地方性券商申银证券之中,诞生了申银万国证券,而对于“地方财政投入多少资金”及“申银证券究竟接受了多少坏账”等疑问,至今无人给出答案。 1999年8月,坏账累累的君安证券被国泰证券兼并,据透露,上海为这一次合并注入了18亿元的资产,其中现金为14亿元左右,“通过合并不仅可以剥离不良资产、核销坏账,所投入的资金比挽救两家公司也少很多,而且还可以维持原有的规模,地方政府对待危机中的证券公司往往优先选择这一手段”。 但如果证券公司的亏损太大,而地方政府又不愿多投入资金,那么“增资扩股”又是一种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在如今130家证券公司中,经历过不同规模的增资扩股的在60%左右,“在增资扩股中,引进的股东大都为国有企业,并且多数抱单纯的投资目的(并不期望参与管理),证券公司在成倍增加注册资本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控股地位不会受到影响”。 自2001年以来,因市场持续低迷,出事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资金黑洞也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此时地方政府也深感包袱太重,但又不愿轻易失去,因此争取央行再贷款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在地方政府不愿多掏钱的时候,中央政府往往从稳定和全局出发会施以援手,尤其影响面大的证券公司,央行的再贷款会到得更为及时,这也成为目前救市的热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