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满对价过低 中报股改两浪淘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6:13 第一财经日报 | |||||||||
刘勘 截至7月6日统计显示: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有350余家,其中预增117家,扭亏39家,续盈5家,其余为续亏、首亏、预降接近200家,还有在一季度预降变脸为预亏的如夏新电子、深赛格等。通过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凸现出今年半年报令人担忧。200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为507.4亿元,增长幅度为7.02%,低于去年同期的34%的水平,预计二季度业绩增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46家,推出对价方案或实施的已经超过30家,现在市场默认对价底线平均为30%。随着后期股改数量的加大,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考虑1367家A股上市公司中试点仅有46家,还有1321家,以后焦点可能集中在28家净资产是负值的公司,98家T类公司,214家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的“破净”公司,200多家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接近每股净资产值的公司,这500多家公司向流通股股东如何对价,尤其是相当多公司有不同程度的非流通股份被抵押或质押,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股权纠纷问题,将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难点。 同时在对价产生自然除权效应下,流通股股东在获得对价后,账面财富并没有得到增加,如三一重工和金牛能源,复牌第一天在自然除权效应下,把对价化为乌有,说明流通股股东从非流通股股东那里获得的对价补偿,逐步沦为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后自然除权的补偿,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对价过程中难以得到真正的补偿,以平均30%的对价水平测算,市盈率和市净率将分别下降23.08%和22.8%,但还是走出贴权行情,使流通股股东财富进一步缩水,这样必然影响到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在市场上形成负面作用。 另外,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微小的“代价”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份增值幅度远远超过流通股份,如大盘股中信证券股改后非流通股股东账面价值增长幅度为156%,流通股股东账面价值增长幅度仅有32%,小盘股华海药业股改后非流通股股东账面价值增长幅度为251%,流通股股东账面价值增长幅度仅有27%,两类股东之间账面价值增长幅度差别巨大。另外据统计,以原始发行价格为参照系,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平均是非流通股股东的7倍多,虽然经过目前的30%的对价,两者成本仍然相差5倍。对股改对价的不合理的市场反应就是使大盘指数震荡下滑。 另外,在此过程中,那些偏离内在价值的绩差个股,将被迫加速价值回归,已经失去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公司,很可能借助全流通实施变现退出,这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可能将无法回避,因此只有利用市场机制淘汰绩差公司,才能让金融资本集中到优势企业中。 但一批具有内在价值的成长型股票,已经凸现投资价值,有资本增值空间的金融服务类的银行股,公用事业中的港口、仓储、机场、高速公路等股票,有资产增值空间的大量土地储备、规范化运营、具有品牌和发展优势的地产股,有资源优势的水务板块、不可再生有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资源型股票以及具有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的垄断型企业股票,这些股票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不会因为估值体系紊乱而改变投资价值,也就是说在目前点位上很可能是它们的底部。总之,中报业绩和股改因素,将继续催化股票价格两极分化的走势。 (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作者为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