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四大银行上市谁先行 > 正文
 

易宪容:国有银行上市欲速则不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02:17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交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四大国有银行上市的心情更为迫切。

  从2004年初以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资助下,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改准备进展迅速。央行与相关主管机构一方面以各种注资方式帮助四大国有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另一方面央行也下达了硬性运营指标,以促使中行与建行早日达到上市标准。如央行领导最近表示,到今年年底,中行、建行两家试点银行应该满足四项指标要求:总资产回报率为0.6%;股本
回报率为11%;不良贷款率为3%-5%;至于拨备覆盖率,对中行的要求是60%,建行则为80%。

  在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国有银行的体制性缺陷,有些问题还很严重。这些问题能否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化得到解决?如果国有银行改革不及“肌理”,最终能否取得成功?

  笔者曾撰文指出,国有银行改革上市,是国有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但四大国有银行要想真正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成功上市虽是发展的重要一步,却不是发展的全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的核心,不仅仅是通过财务重组达到上市标准,而是要真正实现运作机制的转换。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公司上市十分平常,只要达到市场标准即可。但公司上市应追求提升公司的价值,并反映到价格走势中,如果上市之时与上市之后都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那么公司上不上市没什么区别。

  在这个意义上说,四大国有银行不应该为上市而上市,而要追求被投资者长远看好。因此,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一定要从体制机制上真正做到脱胎换骨,不可一味求快求量,更不可对上市时间、股改方案设定什么硬性指标,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后患无穷。

  银行业已经为此付出过不小的代价。如本轮经济过热,是在政府严格控制金融资源的条件下,以银行的贷款冲动为代价的。2002年至2004年,仅3年时间,国内银行金融体系的贷款就增长了58%,增长数额近65000亿元。

  为什么这几年国内银行的信贷增长迅速?为什么国内银行一改“惜贷”态度而被诱发出巨大的信贷冲动?这与指令性经济不无关系。在这几年国内银行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硬指标,规定各家银行每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比例,否则相关行长就要承担责任。各银行为完成指标,大多选择了增加中长期贷款,扩大银行贷款总额的分母来稀释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做法。这种以银行信贷推动的“经济繁荣”,表面上似乎让国内银行巨大的不良贷款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的28%降至2004年末的13.2%,但国内银行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却大为增加。研究表明,由于早几年四大国有银行信贷迅速增长,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迅速增长,不仅导致银行贷款期限错配及结构错配的巨大风险,而且这些贷款的不良率将在2008年前后逐渐地显露出来。

  在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改过程中,政府不可重走下达硬指标之路。前车之鉴,应该吸取,否则国内银行的改革代价会十分昂贵。

  作者:易宪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