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股市自身运行逻辑 寻找政策与市场的共振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6:38 南方周末 | ||||||||
安民 在6月2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答记者问,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证券市场在国家经济起飞中的作用。从这一点看,记者招待会是开得成功的。通过记者招待会,我们真正感受到证券市场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同时也明白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极其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投资者,也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这种感觉,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历史中,不难见到,也十分真实。 市场之为市场,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自身固有的逻辑。如果我们在本周A股市场上发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发现市场在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行。市场的逻辑一直在深处起作用,并深刻地影响着两市的走势。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A股市场在周二开盘后的急剧下跌。 自跌破1300点以来,管理层对救市一直不遗余力。去年9月,游资曾经配合管理层的救市,发动了为期两周的井喷式反弹,上涨了237个点,然后大盘一节一节地跌下去,直到跌破1000点。综观这次管理层出台的稳定和发展市场的政策,拿出的措施和方案,其救市之苦心,政策之密集,措施之连续,均为历史所罕见。可市场只反弹了4天,高度为148个点。 反观历史上管理层救市,似乎没有哪次救不起来的。1992年下半年股市崩盘,沪市跌至386点,此后股市再创新高,上涨了1172点,涨幅超过200%。1994年8月救市,股指从325点,升到了1052点,上涨了727点,涨幅超过120%。1995年5月再次救市,股指从547点涨到了926点,上涨了379点,涨幅近70%。“5·19”行情前再次救市,救出了一个大牛市。2001年、2002年两度救市,救出了1300点的底,股指也在1300点到1750点的箱体里运行了两年多时间。这些次的救市,政策底与市场底发生了共振,政策底最后都变成了市场底。 去年9月以来,股指跌破1300点以后,管理层两度出手救市,市场的反应却越来越弱。第一次政策底没有演化成市场底,而这次能否演化成市场底还有待检验。这是怎么了?是市场体会不到管理层的苦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事实上,这是市场逻辑在发生作用。市场当然什么都能够感受得到。 比如一批资金在三一重工、清华同方上的运作,正是管理层推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市场作出的选择。再如管理层推出的每一项政策、措施,在媒体报道后,市场都会有所反应。 那么市场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每个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当做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来看待的话,那么,他们作出怎样的选择,肯定要综合考虑前若干年来的投资收益。如果说牛市让赚钱效应得到广泛传播的话,那么,始自2001年6月14日的四年大熊市,让A股市场的赔钱效应成为大家的共识。 不仅仅是熊市赔钱。将流通股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A股市场打成立以来,融资超过11700亿,至2005年6月27日,两市流通市值只有10492亿元,流通股东分红不足800亿元,上交印花税1420亿,红利税百余亿,券商佣金等近1500亿。全体流通股东15年来亏损超过3400亿元。 如果考虑一级市场,则情况更不容乐观。一级市场拿走了12000亿,其中同时做二级市场的,从一级市场拿到了约三分之一,4000亿。则全体二级市场投资者亏损超过11400亿元。 正是这一市场逻辑,让外围资金不敢贸然进场,从而让管理层的一连串救市政策、措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二级市场投资者,一方面能够感受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脚步,另一方面却不敢为未来而放弃眼前。也正因为资金不敢大胆进场,998点的政策底要变成真正的市场底,还有一些路要走。 因此,我们相信管理层会进一步试探市场与政策的共振点,出台一些贴近市场的政策,让市场逻辑再次与政策产生共振,使得这个市场一步步地走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