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股权分置给正在推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值增值,其中保值是底线,即账面净资产不能受损。在这样的原则下,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不能亏损;第二,国有股转让时的价格不能低于净资产。
在全流通市场中,国有股权市值将会成为评判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对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最大挑战在于,国资管理部门将如何面对国有股权市场价值的变化,并在何种程度上给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者授权,使他们像市场投资者一样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并在股价高估时卖出(发行股票),在股价低估时买入(回购股票)。
市场健全的定价机制的形成,将直接对原有的以净资产为基础协议定价、不得低于净资产的的国资传统定价“铁律”发出挑战。影响股价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而净资产则主要是基于历史而形成,并不直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两种估值标准着眼点不一样,因此形成的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也将存在很大差异。很多盈利能力及成长前景好的公司,股价有可能远远高于净资产;而相当一部分国企将出现股价低于净资产的状况,目前沪深股市便出现了相当多此类公司。
在此情况下,国资转让若还只是恪守净资产转让的单一“底线”,将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功能,也很难保证国有资产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而国有资产定价原则以及国资考核体系的改变,将成为整个并购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无论是对于交易主体还是收购方式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