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上市公司重组大量发生,受到的关注甚至超过一般的并购交易,成为并购的主流模式之一。
一个典型的上市公司重组(买壳上市)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收购方买入以非流通股形式存在的上市公司控股权,成为新控股股东;第二步,收购方以自己拥有的一块资产与上市公司绩差资产进行置换,置入资产及置出资产均以账面评估值作价;第三步,收购方
将置出资产以较低价格或零价格转让给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
完全以账面评估值为基础完成的交易,本质在于拒绝承认任何形式的商誉存在。由于上市公司重组中收购方拿出的是所谓优质资产,置出上市公司的是市净率较低的劣质资产,在不承认商誉的情况下,资产交易是在一种失衡的利益格局下完成的——收购方受损,而原控股股东获益。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许多收购方或者不愿意用最优质的资产进行重组,或者在重组完成之后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以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方式从上市公司获取收益。在极端情况下,收购方以未来从上市公司获益为目标,怀着恶意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这样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即便是在监管层加大实质性监管力度之后,重组的效率仍然不高。
在全流通市场中,像整体资产置换这样的资产交易出现了以内在价值确定交易价格的基础。一方面置出资产内在价值通过交易前的股票市值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置入资产在账面评估值的基础上确认商誉。这样的交易结构建立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上,相比目前的重组买壳,利益结构更为平衡;同时降低了收购方成本,对于鼓励上市公司实质性重组,降低收购方道德风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同成熟市场一样,财务性买壳和资产注入依然存在,但将通过发行股票购买资产,取代简单的资产置换,实现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国美的部分家电资产,按照88倍市盈率,通过发股的方式注入其在香港收购的壳公司。类似操作模式,将成为未来国内市场财务重组的常规模式。
交易市场化定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评价并购效果。在市场公平定价的前提下,并购效果直接表现为交易前后买卖双方价值总和的变化。如果大量在国企之间发生的并购重组效果能以市场方式评价,证券市场及整个经济体系资源配置功能将得以大大增强,而这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最后,由于股票市场能有效确定公众公司价值,重要的企业最终都将被吸引进入股票市场,并在此完成各种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