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并购业务催生投行“金奶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6:35 中国证券报

  中国并购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投行并购业务却并没有同步发展。很多券商的并购部门在公司属于“鸡肋”部门,裁了又设,设了又裁。绝大多数券商把并购业务当作为融资业务服务的辅助手段,因此也很难培养高素质的并购团队。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以后,市场各方普遍认为,这将为投行带来大量的并购重组业务机会。如同2000年下半年市场下跌后,很多券商纷纷成立并购部门以寻找新的盈利增长
点一样,着眼于全流通可能催生的并购“奶酪”,很多券商又将纷纷寄希望于并购业务。但并购业务是否真的能像国外著名投行那样,成为其收入的“金奶牛”,甚至超过股票承销的收入?这实际上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明晰并购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动向,以及并购业务本身的特点;二是投行自身对此的战略定位。

  综观国外的并购市场,并购市场的发展与投行并购业务的发展并不同步,投行的并购业务要滞后于并购市场的发展。美国并购市场由最初的内部人交易到投资银行介入,用了60年左右的时间。这是由并购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市场初期的并购大都比较简单,也不需太多金融工具的使用,一般企业自身或者是律师的简单介入便可以完成交易。而中国市场前一时期的并购便属于内部人交易,政府以及企业自身在并购中起主导作用。由于定价比较简单,交易的过程也并不复杂,投资银行的价值也难以发挥,投行并购业务的蛋糕远未形成。但在一个高度流动的市场,并购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大交易会越来越多。股权支付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使用,将会使交易变得更复杂。因此企业和市场会越来越需要专业人士在估值、结构交易等方面发挥作用,投行的并购业务将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机会。

  并购业务作为投行高端业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蜂拥而上然后一哄而散,是前一时期本土券商并购业务的真实写照。而要想在并购业务中脱颖而出,实际上是需要整合资源(包括政府资源以及企业资源)、资本、团队三个基本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整合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坚持。高盛的并购业务在1960年代中期起步时,收入只有60万美金。后来高盛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的机会——一是1980年代以杠杆收购为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二是欧洲私有化的过程,三是如今席卷全球产业整合浪潮——如今其并购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承销。总结来看,长期的战略坚持、准确的业务定位和品牌策略使其抓住了外部市场的机会,成为并购市场的领先者。而团队的培养也是并购业务的核心要素。并购业务因其本身的创造性、复杂性以及交易的不确定性,对投行业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价值发现交易、了解各方交易意图促成交易、创造性地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完成交易,都是从事并购业务团队的基本素质。这也决定了此类业务最需要团队的协同作战,散兵游勇“游击队”的打法很难成就并购事业。因此,并购团队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在高盛,40岁做并购的人被称为“年轻人”。

  但在国内,由于外部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券商自身的恶劣生存环境,很少有并购团队能够以此为主业长期坚持下来。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国内从事并购业务的人员鱼龙混杂。而证券公司对此项业务又缺乏长期的战略安排,急功近利或者随大流跟风而动,导致对此业务重视不够,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格局。一些优质的大券商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资源、资本、团队这三要素能够完美整合的公司并不多见。由于股权分置的全部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而其对并购重组的影响也将在二三年后逐步显现。可以预见的是,投行的并购业务也将在二三年后迎来第一次黄金发展机会。谁将真正夺得这块诱人的“奶酪”,取决于这一两年谁真正做好了准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