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叶檀:再融资魔咒缠绕试点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02:31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股市正在从单向度的融资工具,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工具。在这过程中,上市公司表现出的强烈再融资冲动或许会干扰这一进程。

  再融资魔咒曾缠绕着中国股市,现在又缠上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在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除去10家中小板公司,去年以来提出包括增发、可转债、配股在内的再融资公司达17家,占比为53.13%。除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广州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已
实施增发外,其余15家公司的再融资还未成行。

  本报曾发表评论指出,为了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被迫以“山大王”式的强悍,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必须首先申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表面上,此举暂时抑制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冲动,但也让市场担心,上市公司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会因此而产生偏移,参与推进中国股市的市场化,不过是为再融资赎买通行证。

  这一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业内人士分析,在试点成功后,上市公司可能掀起又一轮再融资热。

  而上半年因新股暂停和再融资受阻造成的融资缺口,将在下半年或明年逐步回补。如果这个猜测不错的话,股市将跌进新一轮圈钱陷阱,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化成果将被异化。

  目前,政策制定者与流通股股东暂时形成合力,要求非流通股股东为上市流通支付对价,而非流通股股东也在竭力减少对价的支出,这是一个斗智较力的过程。

  非流通股股东有两个方法减少对价的支出,一个是采用送股加权证的方式,使对价的支付方式复杂化,并随当时的市价波动,从而减少支付的份额。还有一种,则是在支付对价之后,用再融资的方法,减少甚至是抵销支付成本。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后一种应对方法中,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出,最后转嫁成为整体的市场成本,由社会来支付“对价的对价”。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不改变,股权分置改革再轰轰烈烈,股市是圈钱投机场所的性质仍未彻底改变。

  在目前宏观紧缩的情况下,一些患上了“资金饥渴症”的上市公司,很难摆脱对再融资这种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融资方式的迷恋。对此,管理层只有提高再融资门槛,即强制性地提高上市公司对社会公众股的回报,并建立起符合国际上市公司规范的制度,实行严厉的惩罚机制,方能一步步解除再融资魔咒。

  作者: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