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顾雏军的资本暗河之格林柯尔运作十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7:58 《商务周刊》杂志

  西方恶/文

  去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郎咸平将顾雏军的“巧取豪夺”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他指责顾雏军在收购包括科龙在内的4家
上市公司时,以低价购入,之后制造大幅度扭亏的假相。

  时隔半年,顾雏军任董事长的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5月10日公告称,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消息公布引起了各方种种猜测,对整个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系所控制的另外3家上市公司也造成了重大影响。日前,郎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他对科龙和顾雏军的分析正在被应验,而且他仍然坚持自己当初“科龙及其控制人顾雏军有问题”的看法。

  种种迹象表明,半年前在中国经济学界、资本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引起大地震和大辩论的郎顾之争,可望在近日得出结论,郎顾之争的几大焦点问题,从最近格林柯尔所操控上市公司逐步公开的一些内幕中可以找到答案和线索。

  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在法治、舆论、政府等监管体系没有形成刚性约束的背景下,进行一次相当规模实业运作和资本运作的结合,往往演变成为一场企业、市场、资本和投资人的全面悲剧,而这种悲剧的罪魁祸首还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从世纪中天(资讯 行情 论坛)、新疆德隆到近期的南京熊猫(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的资本市场演变成为财富蒸发的黑洞,现在需要冷静而全面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机制,吞噬无数国家、中小投资人也包括资本运作者的财富?格林柯尔再次给我们带来了生动而新鲜的考察机会。

  顾雏军在1997年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并且于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目前旗下拥有4家A股上市公司,取得这样一个局面的过程,也是伴随着顾雏军的资本心态发展膨胀的过程。

  资本必须创造财富增值,当顾雏军打胜控制科龙的关键一役之后,无论之前在主观上计划继续进行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变戏法”,还是老老实实的如其所言开展国内制冷行业的整合和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坐拥数以亿计的现金,也就决定了其怎么也不可能回避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

  顾雏军通过资本市场起家,先天性地决定了他具有通过资本运作为财富积聚服务的性格和血统,而从英属处女岛到香港岛,再到大陆的资本市场,无疑让他发现了一个更加广大而宽阔的资本运作的舞台,这里的监管、市场秩序、市场文化,都可以让一些资本运作的“高手”嗅到足以引起兴奋的机会。

  综观顾雏军在近年的资本运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事例,无论是在收购上市公司中压低资产作价的手法,还是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是收购前大放豪言壮语收购后却亏损连连,还是坊间甚嚣尘上的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资本运作的传闻和怀疑,其中体现的逻辑还是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所决定的。

  制度的不健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市场混乱,操纵盛行,地方政府迎合,部分舆论的纵容、吹捧,导致资本市场的容错成本太低、纠错成本太高,如顾雏军、唐氏兄弟等在1980年代开始个人创业的企业家,他们的人格、心智、性格、习惯、经验阅历,能够与制度所形成的巨大诱惑相对抗吗?正如路边遍地黄金,路人不拾者能有几何?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解决股权分置历史遗留问题、WTO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宏观经济调控、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全面亏损黑洞巨大、中小投资人伤痕累累欲哭无泪、投机操纵虚假信息、咨询机构黑嘴、上市公司行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是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扭曲了资本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

  通过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的例证,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产业市场和实业领域的反作用,一个不规范不健全的资本市场将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和产业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包括新疆德隆的崩溃对于其旗下公司所涉及的汽配、番茄加工产业的巨大打击。很难保证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如果出现大的问题,不会对中国制冷产业、客车制造业产生全局性的冲击。同时,历数过去资本市场发生每次非法操纵坐庄的大崩溃、大失败,没有哪一次没有对地方乃至全国的金融秩序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损失,即以最近一次南方证券所造成的黑洞而言,不知有多少从事实业领域合法经营的企业卷入其中,不知多少地方经济将受到后续的冲击。

  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两次予以谴责后不久,中国证监会展开一系列针对格林柯尔系的监管调查,让我们在欣喜于监管效率和反映速度提高之余,不由不进行一些回顾和提问。

  一、顾雏军从资本运作“高手”向产业运作高手转变的失败,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剧?在格林柯尔身上我们看见了德隆身影,以后还有谁会成为新的德隆?

  二、对顾雏军旗下公司资本运作的种种疑问,舆论界从2001年就质疑不断,比如当年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什么这些公开的声音在4年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行动,舆论的力量通过什么机制才可以及时转变为政府监管的力量?

  三、顾雏军遭遇郎咸平的质疑仅仅发生在半年前,如果郎咸平的质疑所引起的全国性的震动,都不足以为监管造势,那么还有什么力量可以让监管机构耳聪目明?

  四、至今我们犹记,在顾雏军遭遇郎咸平的质疑之际,去年10月20日召开的一次“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顾雏军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名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科龙短短“半年内”就扭亏是经过“战略性整顿”,主要原因在于压缩成本和新产品开发。此报告出台后,顾雏军成了实业英雄,当时顾雏军还耿耿于怀的放言说:“如果有一天我把汽车做得像冰箱空调一样好,你们是不是才相信我是个能人?”当前发生的事实让我们疑问:学者们在郎顾之争白热之际发表报告中所持的立场代表了什么?

  五、顾雏军在近年的资本运作中,调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几乎成为其“杀手锏”,各种名目繁多的计提准备、核销、摊销,让年报频频按照大股东的意图变脸,让无数中小股东徒呼奈何,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随意性真的有这么大吗?上市公司的审计部门真正能够独立履行自身的职能吗?在加强上市公司报表监管方面,证监会、财政部门还可以做些什么?

  六、在格林柯尔身上我们看见了德隆身影,以后还有谁会成为新的德隆?中国资本市场诞生德隆式悲剧的土壤消失了吗?顾雏军的格林柯尔首先暴露问题并且遭受香港联交所的谴责,在大陆和香港监管协作以及经验交流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

  七、在与顾雏军合作的各地项目中,地方政府在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同时,对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给予了哪些使其得以钻空的政策优惠?

  八、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在资本市场大显身手,收购大量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国有资产合法权益充分尽责把关了吗?在收购的各个环节,是否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和监督?

  九、随着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和调查,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还有哪些内幕将要暴露?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投资人陷阱?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管层的介入是否对于遏止和纠正格林柯尔系的潜在风险行为起到真正的作用?监管可以帮助格林柯尔“止血”吗?

  十、乱世需重典,重病用猛药,中国资本市场际于多事之秋,我们如何通过完善立规、高效监督、从严执法,建立规范和干净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我们如何重树资本市场的信心和秩序?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