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博弈股市赚钱效应:谁更能留住投资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08:08 中国经济时报 | ||||||||
如今的投资者越来越精明,不再是一两个利好政策就能为之激动;且投资者对股市的兴趣已降至“冰点”。要使政策利好及其它举措体现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要靠市场出现赚钱效应。2005年对管理层将是一场考验 本报记者 张炜
“国九条”问世后,管理层出台的多项政策都旨在增加资金供给,通过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力求挽回股市危局。可从目前的情况看,政策利好未能挽留住投资者,相反,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离场。 最新的两则消息反映出投资者对当前证券市场的态度。一则消息称,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04年11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与10月相比,保险机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缩水34.83亿元,创下2004年月度缩水的新高。另一则报道引述了业内人士的估计,2004年至少有近三成股民退出股市。据称,一家新开的证券营业部,在一个月里竟然没有迎到一位主动上门开户的投资者。较之股市红火的时候,股民保证金余额呈现急剧下降态势。存在证券公司内的股民保证金余额已经减少至2600亿元的水平,只相当于2000年高峰时7000亿元的40%。 投资者对股市的兴趣已降至“冰点”,而且,谁也不知道是否会进一步下降。去年,管理层落实“国九条”浓重的一笔,是开放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这则利好让保险公司等了好多年,也算是对其他投资者的一项利好刺激。去年10月公布该项政策时,市场人士推算,“截止到8月底,国内保险资产总额为11116亿元。如果按《办法》规定的5%的比例计算,可以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将达555.8亿元。”可事实上,保险资金并非熊市的“解放军”。考虑到对于风险的严格控制,以及资产匹配的资金性质,各大保险公司在股票资产的投资中采取了非常谨慎的策略,保险资金直接供给有限。更扎眼的是,保险机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缩水,发生于保险资金总额大幅攀升的背景下。2004年,保险公司总资产高达11853.6亿元,比年初增加2730.7亿元。换句话说,保险公司并非没有资金运用的压力,而是一跌再跌的股市对保险资金没有吸引力,更多的还是风险顾虑。 据说,面对凸现的投资风险,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念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紧箍咒”。显然,其它机构与资金也不会置投资风险于不顾。除了开放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管理层又于去年底放出“企业年金入市即将启动”的政策信号。企业年金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投资群体,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有近1000亿。有关权威人士预计,年金市场全面推开后,每年的新增规模应在800亿到1000亿左右,10年后将达10000亿。从保险资金到企业年金,乍给中小投资者的印象是,单靠这些蠢蠢欲动的“实力资金”,又何愁股市不回暖。然而,这很可能是错觉。保险资金考虑到对于风险的严格控制,企业年金又怎么可能贸然入市呢?实际上,“国九条”众多政策利好推出后的股市资金供给,没有市场人士初算的那么可观。开放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不可能轻易地引入555.8亿元资金。按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分析,投资者收益预期下降限制了资金供给,2005年股市供求状况并不非常乐观。 坦率地说,如今的投资者越来越精明,不再是一两个利好政策就能为之激动。拿资金供给来说,投资者看到的还包括不利因素。譬如,券商问题将是2005年影响资金面的不利因素。随着2006年金融开放的时间越来越近,管理层对于解决券商问题的压力和动力大幅增加。不少投资者已经考虑到,该部分退出的市值规模将是不小的数字。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证券期货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具体措施多达70条之多。有媒体评论,对积弊已久的中国股市来说,这些举措大部分是“治病”的良方。但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投资者的反映较为冷淡。 看来,要使政策利好及其它举措体现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要靠市场出现赚钱效应。2005年投资者是走还是留?新入市的资金又将有多少?对管理层将是一场考验。沪深证交所两位老总已表示,今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投资者期盼着管理层有更大的作为,使“希望”表现为赚钱效应。只有这样,“缩水”的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数量才会出现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