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海外资本盛宴为何没我们的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9:23 证券时报

  □ 刘锐

  为他人作嫁衣已演变成国内资本市场的一种怪现象。继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一批国字头优质巨企“嫁”往海外后,最近交行、神华在上市的最后关头终于还是弃A股而去,投入了境外资本市场的怀抱。神华集团在6月1日就开始在港招股,二百多亿的募资金额将创下港交所2003年以来最大的IPO规模,内地投资者
再次与这样的资本盛宴失之交臂。

  大批优质国企“嫁”到海外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香港、纽约等地的资本市场很富有,娶得起这些“靓女”们;反观目前的国内股市,一直在千点附近摇摆,不仅中小投资者已腰包瘪瘪,就连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是大量被套,“库存弹药”几乎用尽。国内A股市场的融资前景是如此黯淡,诸多优质国企即使渴望回归本土市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市一个很重要的附加功能就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说在同等条件下,绝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是愿意在本土上市的,从此次交行、神华上市地点选择的一波三折就可见一斑。因为毕竟这些企业大量的客户群都在国内,销售也在国内。但股市行情一日不好转,融资功能不恢复正常,要想让优质国企拒绝海外资本市场的“媚眼”非常困难。

  海外一些国家国企改革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选择将涉及国计民生的垄断型企业,如银行、石油、保险等首先放到境外市场融资。原因显然易见,这些企业的超额利润来自于体制和特权,将这些巨无霸放到海外去上市去分红,等于是将本应由国内居民享有的利润财富拱手让人,对本国投资者非常不公平。大批优质国企到海外上市,同时也意味着主动放弃了本土市场的定价权。

  国内股市边缘化困境带来的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至今还没找到有效的“解药”。对扩容的恐惧经过一些媒体和所谓市场人士的渲染,被不断放大,成了大型国企在本土IPO的最大敌人。股市一跌就暂停IPO、再融资已经成了不成文规则。市场对此好像也产生了“抗药性”,开头一两次还能管用,到后来就不灵了。这几年管理层没少叫停过融资行为,也确实让一部分优质企业远“嫁”它乡,但结果呢?股市还是一路跌到现在的千点附近。其实把行情跟扩容紧密联系也许是抓错了“药方”。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B股市场,虽然多年没有扩容,还是死水一潭,场外资金谁都不愿进来。A股市场岂能重走B股市场的老路?

  数一数躺在银行“睡大觉”的十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看一看居民排队购买国债的热闹景象,就知道国内其实并不缺少资金,最缺的其实就是优质的上市公司。“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归来”,首先要正本清源,不再把扩容视为行情杀手,为优质国企本土上市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创造有利条件,消除阻碍股市良性发展的痼疾,让优质国企们心甘情愿地到国内来上市。大批国内优质上市资源的“逆本土”选择现象,已经让国内投资者颇为难堪和无奈,近期为了解决股权分置而再次暂缓扩容的作法使得这一现象仍在延续。只有让一批批优质企业在本土安营扎寨,形成证券市场的良好基石,从整体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整个市场才会趋于稳定。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应该是多管齐下,而不能为了某一个而偏废另一个。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