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点轮回 管理层该出杀手锏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2:32 每日经济新闻 | ||||||||||||
8年后再见1000点,不少投资者又在憧憬着各种“救市政策”,希望这只有形之手能化解当前股市的危机。但15年中国股市历史经验表明:由于各类利益冲突、矛盾重重,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市场不能把希望寄予“一时”的救市政策。 沪深股市从1990年诞生的那一天起,身上就刻下了深深的“政策烙印”。曾几何时,政策救市屡试不爽,“三大救市政策”、“5·19行情”等例子不胜枚举,但2001年却成为了
在国有股减持引发大跌行情后,管理层为了重树市场信心,自2001年6月以来,利好政策频现、但效果越来越差却是不争的事实,即利好带来的上涨幅度及上涨天数均较往年下降。 最近的典型案例莫过于2005年4月12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就八个敏感问题答记者问时称,股市重大转折点即将来临。4月13日,上证股指放量上涨,但其后却连续下挫,截至昨日,报收1016点,创下8年来的新低。利好只让股市红火了一天,随即被各种因素压弯了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股东占款、报表作假、关联交易猫腻、圈钱风行......,有太多太多的硬伤压得大盘喘不过气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这几年管理层透支了太多太多的信用,一点点口惠而实不至的所谓“利好”已经很难让场外资金蜂拥而至了,这是证券市场的悲哀,更是管理层的悲哀。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早就有学者指出,目前情况下仓猝地推出全流通试点前途未卜。 一、时机不对。处在宏观调控周期的大熊市中,沪深股市不具备承接巨额扩容的资金对冲。 二、国情制约。处在转型时期的沪深股市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公有制的烙印,在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命题没有解决之前,不具备解决股权分置的氛围。 三、共识不够。证监会有证监会的想法,国资委有国资委的想法,财政部有财政部的想法,不但管理层没有共识,其实就是在投资者中也没有共识,甚至在主张全流通的人中,方式方法上也没有共识。简而言之,“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条件也不具备,更不用讲法律层面上的障碍。 “1929年的美联储非常软弱,受杰斐逊思想的影响,那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几乎无所作为,结果,股市的崩溃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长期负面的影响,美国经济也进入了大萧条。而在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时,美联储给所有的人打电话,‘你需要钱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而且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有了这些进步,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1929年那样的股市崩溃了。” 这段话选自《伟大的博弈》作者戈登和中译本译者祁斌的对话。中国人民银行当然不会给券商打电话,财政部恐怕也不会打这个电话,但是这样一来,券商的资金链就不可能自动修复,市场就一天不会安宁,“国九条”就一天不可能见成效。 看来,管理层拿出杀手锏的时候到了。 中国股市15年“政策市” 1992年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 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股指直线飚升,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当日就从617点涨到最高点1266点,5个交易日后就到了1429点,累计涨幅131%。1994年7月29日三大救市政策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八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1995年5月17日暂停国债期货 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随即出现三天井喷行情,股指在3个交易日内暴涨55.03%。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 此轮行情涨至1996年12月11日,上证指数从654.43点涨至1258.69点,累计涨幅92.33%。1999年5月19日保险资金入市 管理层推出“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表示: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5.19”行情,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2002年6月24日停止国有股减持 国务院决定,对国内上市公司暂时停止国有股减持。当日上证指数暴涨9.24%,出现两天“井喷”行情,最大涨幅仅11.9%。2004年2月2日公布“国九条” 国务院提出发展资本市场九条意见。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在随后的48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只上涨了11.56%。2004年9月13日总理发表讲话 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表示将大力推行国九条,股市立即大涨,此波行情从1260.31点涨至1464.77点,8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16.22%。 作者:赵鹏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