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股市改革:长痛不如短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6:43 南方周末

  ———二评楼市、股市、汇市

  方舟评论

  □柳剑能

  股市和楼市,好比跷跷板的两头,一头跌,另一头就涨,反之亦然。今年5月中旬,中国股市连创六年来的新低,楼市涨至近年来的高位,正是这种跌涨交替规律的真实写照。原因很简单——“钱往高处走”。

  如果股市回升,当属治疗楼市“发烧”症状的“散热剂”,皆大欢喜。近期,证监会推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寄望殷切,却不料市场竟下挫1100点,有业内人将此次“5·19”大跌惨境与六年前著名的“5·19”大涨行情相对比,慨叹恍如隔世。

  股市为何始终“跌跌不休”?围绕这个问题,市场的多空双方各持己见,或看涨或看跌;而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观望派”则显得更有耐心作壁上观。

  多方根据政策分析,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利于完善股市,对市场是长期利好;空方依据财务分析认为,从试点方案看,全部是送股或送现金,貌似利好,实则利空。其中尤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来送股的方案更具利空实质,增加市场整体容量的压力通常会导致股价下跌,其效果甚至还不如非流通股缩股。试点方案一出,大盘阴跌,足见市场目前还未能接受该方案,空方暂时占据优势。

  以利益博弈为依据的观望派,则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剖析现状。数据显示,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0%,其中国资委旗下中央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168家,股本总额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近40%。可见,股权分置改革背后主导性的力量,实际上来自国有机构的管理层。为了维护各自利益,管理层与市场中各派资金势力必定激烈较量,博弈之后孰赢孰败,一时难辨。综观股市历史,这种分析发人深思。

  受限于股市设立的初衷,有关部门对新股发行上市非全流通作了规定。由于高达总股本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得上市流通,市场容量明显偏小,物以稀为贵,股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高企的股价。

  这一后果严重削弱了股市的自我定价功能。投资者难以用股价来评判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加上做空机制先天缺失,风险不能对冲,很长时间里,中国股市走上了一条价值回归的道路,因为只有下跌,才能凸显价值。在市场主导的这个下跌过程中,股市非但没有发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反而蒸发了大量社会财富。这是管理层和市场参与各方始料不及且不愿看到的。

  由此来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市先天畸形的结构形态,将定价权交给市场,股市仍将在管理层与市场力量的博弈中继续风雨飘摇。

  一方面,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沟通机制缺失,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丧失话语权,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这导致不少上市公司抓住漏洞,把股市当作一个纯粹的融资平台,为达上市不择手段,先做假账谋得上市资格,而后一年赢、二年亏、三年ST……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强势群体与炒家联手坐庄,频出“老千”,中小投资者有如刀俎上的鱼肉,宰你没商量,不深度套牢才怪。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将这种现象总结为“赌场论”。在臭名昭著的“基金黑幕”之后,难怪市场信心会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作为管理层,当然希望股市能很好地发挥融资功能。于是,每当股市下跌无度,影响扩容的正常进行时,管理层便会出面干涉。然而,“政策市”终究拗不过市场基本规律和趋势,每次干预形成的上涨,总以市场更加深重的下跌收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2年的“6·24”行情。

  诸如此类,积弊日深,直至积重难返。政策制订者显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自1999年12月以来,在减持国有股、迈向全流通中,三次试验、三次失败,今年5月的这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经是第四次了。经过多次辩论后,市场初步取得共识:全流通会使市场供应大大增加,股价肯定要大跌,为中国股市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流通股股东,理应有获得补偿的权利。

  而目前一事一议、分步试点的方法,难以消除市场最忌讳的不确定性,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只能选择观望。由于市场对扩容的恐惧心理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导资金的流向,下跌趋势短期内还是难以逆转。但不能因为试点效果不佳,就怀疑改革起点的正确性。

  如果放任市场进行旷日持久的心理拉锯战,难免将伤痕越拉越深,由对话走向对抗,极端时走向崩盘。那时,股市流血漂橹,难免殃及银行,而外国投资者(QFII)坐收渔利,大获全胜,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这个角度上讲,市场各方最终都会意识到“长痛不如短痛”——补偿合理让利,措施果断明快,一时阵痛,却有助于伤痕较快愈合。种下病根总要收获苦果。但不能指望回到过去解决问题,正如不能期望把问题都留给未来。

  时下,人们总是在解决前人没来得及解决好的问题中开创未来。“与时俱进”的车轮滚滚而来,逼迫着中国股市“痛改前非”。股权分置只是政策扭曲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大的畸形表现为,中国股市走势与GDP增长率完全悖反。要尽快结束这段畸形的历史,无疑必须具备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果敢和高度智慧。

  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期而言,上市公司整体资质的提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稳定回报,才能保证股市基本面积极向上。这比解决股权分置的技术性结构难题更为根本,同时,这也需要参与者痛定思痛之后的心领神会。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