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股权分置 谁买分散决策的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23:30 中国经济时报

  袁幼鸣

  股权分置是中国内地股市非化解不可的核心症结。但近日,在此项“大事”终于进入操作阶段时,为什么会惹得舆论抨击声四起,且沪深市场以暴跌应对呢?

  如果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洞穿围绕股权分置进行的利益博弈关键点,当不仅能够
回答以上问题,而且可以以此为标本,举一反三,认清转型时期的类似“经济现象”。

  分析围绕化解股权分置的利益之局,可以发现博弈主线如下:

  首先不妨设问,此番化解股权分置试点为何在二级市场会体现为重大“利空”因素?抛开4家试点公司具体方案不谈,究其要害在于,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所宣布“方案协商选择(大股东出方案、流通股股东表决)”原则。一些经济学家为这一“市场化”做法鼓掌,但真正的投资者却不以为然,部分人甚至认定它“无法达到利益平衡,注定要夭折”。

  那么,股权分置弊端始于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责任不言而喻,为什么不能在考虑上市公司差异性基础上,通过“集中定价”方式统一解决?这事实上是认清围绕股权分置博弈的重要切入点。可以肯定地说,资本市场直接监管部门是进行过统一化解这一市场顽症调研的,但如果强势利益主体代言人反对,此路便无法走通。

  于是,直接监管部门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分散决策”方式,以期尽快启动改革试点。一旦试点启动,直接监管部门将获得展开下一步博弈的立锥之地。在尽快启动试点主诉求之下,证监会另有两项诉求:一是以建立流通股股东表决制度制衡大股东,二是实现“流通股含权”。现在,流通股股东表决制度已经确立,而且从4家首批试点公司的“预案”来看,“流通股含权”似乎已属“既成事实”。

  “流通股含权”并非名正言顺。这些天,竭力主张化解股权分置的张卫星,对证监会批评多多,重要原因系证监会未将其提供方案的几家补偿流通股股东更大方的民营上市企业确定为试点公司。其显示证监会正小心翼翼地把握着“分寸”,既怕所谓的把流通股股东胃口调得太高,又怕大股东连“流通股含权”都不认账。

  在此背景下,未来的“分散决策”虽给予了流通股股东参与博弈的“二等权利”,但“大牌”还是捏在股市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出资人手中。如它们事实上不买“分散决策”的账,证监会惟有走一步看一步,再搭博弈之局。

  与围绕股权分置进行的博弈并行,更要看清的是,中国内地股市似乎正进入了一个与“推倒重来”没有实质差异的“算总账”阶段。表面上是要一并处置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券商巨亏问题等其他市场重要症结,核心思想为“挤掉股价虚高的泡沫”。

  通过“算总账”(“推倒重来”)方式,让资本市场吸引“增量投资者”,焕然一新地起步,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这是直接监管部门的认识与目标。过程之中,不言而喻,如果“存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了,那就只能无可奈何地仅表遗憾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股权分置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