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股权分置解决之道大讨论 > 正文
 

全流通试点必将摧毁利益集团的市场垄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0:33 中国经营报

  作者:缥缈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说实话,笔者并不认为,“如果不解决股权分置,中国股市,就无法发展,甚至没有大牛市”。但是,我们应该有决心为打破市场僵局而进行改革。我们必须懂得,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增长20年”,答案就在于中国股市,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不管现在条件是否已经成熟,改革必须进行。
流通
如果到了应该破局的时候,就必须大胆地向前走。“争利当争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现在也许可以尝试回答一个问题:试点究竟试什么?我们希望试点企业,最终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呢?

  对此,我们可以借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一个基本精神,这就是找到“流通”的价格,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化解“股权分置”。

  说到底,股权投资相对于债权投资,要面对更加无法确定的收益与风险。要真正理解股权投资与资本市场,我们还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

  从股市设立至今,中国股市就一直在做理论创新,存在很多独有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国有股权相对集中的问题。由于国家信用的存在,市场的根基相对稳固。但是,根据一般理解,同样可以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的处置权利”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借助资产处置权,市场才能探求产业风险与收益的本质,探求有关资本收益、资本与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绩效、债权与股权投资的选择性方案等等。 

  在我们现存的市场框架之下,虽然也讲“股权交易”,但这种交易只是简单交易,并不涉及股权与控制权的彻底变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主管者,既是融资市场的主体,又是第一控制人、权利人、监督人,并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出适宜于股权交易体制的大环境,也没有将股权交易的重点,从国有体制转向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管理体制,也就是真正从“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

  因此,体制内涵不清,导致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的股权交易方式滞后,资本市场劣质化明显,老的病根不能去除,新的矛盾不断积聚。而且,这其中还有政府信用的透支。如果将交易与融资的限制因素排除在外,十分稀缺的国家股却不具有稀缺性,听凭于政府部门或者政府部门中的少数人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困扰中国股市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股权分置”,而是利益集团的市场垄断。

  笔者以为,所谓试点,就是要“试”出市场的“道德底线”在哪里,然后推进“新股新办法”,最终摧毁这一“垄断行为”的利益格局。

  对此,我们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有备方能无患。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最终化解股权分置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事情明摆着,国家股的“增量”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新老划断”,宜早不宜迟。严格地说,越早划断,试点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全流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