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开始股权分置掘金之旅 全流通后股价未必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0:14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冯飞 当各大投行抱怨投行业务日渐清淡时,股权分置的破题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商机。这一巨大的存量市场和未来的增量市场,将被这一来自资本市场的深刻变革全面激活并产生链式反应。
“投行业将有好戏上演。”和君创业总裁李肃说。全流通市场将不断催生金融创新的出现,如期权交易和互换操作。此外,上市公司的并购机会也将大大增加,如收购与反收购、跨国并购等。而摆在投行业面前最近的一块奶酪就是分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减持操作。 热身运动大幕拉开 最近,各大券商研究机构正抓紧推广有关股权分置的研究报告,各大中介机构也在加紧宣传各自的全流通方案。据国泰君安某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已将全流通方案设计、收购与反收购策略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机构通过话语权的争夺旨在获取未来市场的份额。 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券商投行总部的有关负责人坦陈,全流通方案设计可能是一个新的商机,值得关注。事实上,如果采用配售的方案,其有关业务相当于再融资性质的承销业务,承销业务的费用比例是1%至3%。 “不少大券商已与部分公司在探索性地接触。”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宁称。目前,海通证券、中信证券、银行证券等券商都已开始热身备战。李振宁说。目标公司锁定在两大类公司中:一是非流通股比例极大的大型国企;二是业绩较好,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民企。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开始按照各自的标准模拟试点公司的名单。 “我们还没有遇到客户有相关的需求或针对此事的咨询。”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贝多广表示,公司目前还未开始实质性动作,但一旦客户有需求,中金公司将积极抓住机会。 投行的困惑 在待采的金矿面前,各大投行也表露出些许困惑。国泰君安企业融资部董事总经理卢军表示,由于目前减持政策和试点公司都未明朗,因此准确地把握进入的节奏非常重要。他说,非流通股减持政策性很强,留给券商操作空间有限,这也意味着前期介入的投行需要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 “目前先推试点的方式可能会产生不确定因素。”长江巴黎百富勤总裁黄灌球称,市场对试点公司的预期可能会使股价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减持方案的施行。他表示,如果在政府监管层规定的大原则下,非流通股变现的时间、价格均由二级市场供求双方决定,则可以规避上述问题。 此外,市场供应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卢军称,据其了解,一些优质企业出于控股权的考虑,目前并不急于减持。但对于那些急于减持的公司来说,很可能又因为业绩和前景的因素进不了减持名单。 投行的机遇 业内人士预期,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这一制度性变迁,投行业务将迎来三个阶段的机遇。 “第一阶段将是法人股转让的浪潮。”李肃称,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外基金、港台基金和热钱流入上述领域。至于第二阶段,他表示,随着法人股的解套,将孕育出新的投资动力。第三阶段,当市场成为一个全流通的市场,市场有望掀起并购潮。但前提是二级市场股价不被过分炒高。他称,全流通市场将倒逼金融管制的放松,这将催生金融创新和成熟市场并购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全面活跃并购市场。 而国信证券则称,A股实施全流通将把股票市场引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公司并购扫清一道障碍,在全球化视野下不少公司的并购价值将日益突出。象钢铁这样的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行业,外资花100多亿美元就可以控制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因此在并购价值的推动下,全流通过程中公司股价并不一定就必然下跌。而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将把一些公司的潜在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国内市场未来广阔的投行业务机会也引起外资的关注。美林证券在其新近推出的题为《美国投资银行———亏转盈: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底前,中国的投行、经纪收益将增长3倍,达到120亿美元之巨。美林证券估计,在国内资本市场,领先一步的高盛、摩根士丹利未来5年可享有高达10亿美元的收益,美资投行的中国收益将由现在的离岸服务(包括安排企业在纽约、香港上市)转变为本土业务。
|